当我拿到这一套书稿时,恰恰电视新闻正在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的消息,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我没有感到丝毫惊讶。因为这是李书福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吉利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吉利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会让人感到意外了。
李书福绝对是一个“兴风作浪”的人,而不会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十年前,尽管大家都看好轿车制造的发展前景,但高投资、高技术、高门槛所带来的风险是实实在在的,行业内是合资企业的一统天下,自主品牌,民营企业要想干轿车,难度堪比登天,但李书福却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坚定。回想起来,当他说“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时,实际上已经对自己的汽车人生抱有了成功的信念。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李书福总是另辟蹊径,总有惊人之举,而且屡屡成功。也正是因为水池中有了一条“鲶鱼”,才搅得一池清水,风生水起。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全球的汽车产销量出现了此涨彼消的关系,我国汽车产销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当中虽有偶然因素,但是即便美国市场恢复到危机之前一年1500 万~1600 万辆的规模,我们达到这一目标也不过是推迟2~3 年而已。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举国欢庆的同时,我们又要多一份思考:产销量第一只表明我们已经是汽车大国了,但是汽车大国不一定是汽车强国。在去年庆祝第1000 万辆汽车下线仪式上记者追问我,什么是汽车强国,我曾经提出了三个标志: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和品牌。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其实,提出这三个标志很容易,难的是怎样达到这三个标志。在这里,如何行动才是关键。吉利的奋斗和经验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去年初,根据中央领导指示,我们对吉利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探索进行了初步总结。4 月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召开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上,我发言认为吉利为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和道路的探索。我还为吉利总结出了三大经验:一是人才战略。“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是吉利在人才战略上的最大创新。这种创新的人才战略其实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变中的最基础储备。二是战略转型。正是因为吉利战略决策的正确,才可以使吉利在10 多年的发展当中,始终保持着一个不败的记录。三是主动出击,把危机变成机遇。这是需要足够的决策勇气和策略的。其实,吉利的三大经验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长远发展的战略加坚定不移的行动。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抽象的思想是如何变成活生生的行动的。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光有一个吉利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李书福,更多的吉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变机遇性出口为战略布局上的安排。我想,这就是《世界向东———聚焦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一书的价值所在。
当然,吉利要实现理想,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收购沃尔沃,不等于吉利就成了沃尔沃。实际上,吉利选择了一道更为难解的题。如何破解?破解的过程非常重要,要有明晰的解题思路,要选择简洁有效的方式,这对李书福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希望李书福能拿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们也都应该尽己所能来支持和帮助李书福拿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特此为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 2010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