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发布美丽天津建设纲要
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共建美丽天津 共享美好生活
共筑生态城市 建设美丽天津
天津深入开展“促发展 惠民生 上水平”活动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凝心聚力促科学发展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美丽天津建设纲要
-绿化工程 建成7个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外环线绿化带,建设天津动物园、植物园,规划建设西营门至柳林25公里绿色生态走廊
-净化工程 继续实施供热改燃并网工程,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供热无燃煤化。2015年前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实施国V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汽油,全部淘汰“黄标车”
-路网建设 实现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高速铁路公交化,启动建设蓟港市域快速铁路工程。建成京秦、塘承二期、唐廊一期、蓟汕联络线、滨石、津港二期等高速公路工程,改造京津塘、津沧、津保高速公路。建成地铁5、6号线及1、2、3号延伸线
-公用设施 实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推进供水旧管网改造,建设海水淡化输送工程,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排水管网覆盖率提高到90%,基本解决中心城区积水问题
-交通环境 应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趋势,适时考虑采取限购、限行等办法,控制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加强停车库、停车楼建设,减少和规范道路停车
天津北方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天津,加快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决定》,特制定本纲要。
一、全面把握建设美丽天津的总体要求
1.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为我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天津,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天津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抉择,是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多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生态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也应看到,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更加迫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具体体现在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
2.全面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市民素质、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为重要支撑,以加强法治和创新体制机制为有力保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结构、效益优先,民生为本、绿色发展,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
3.明确未来发展目标。经过全市人民不懈奋斗,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服务业比重超过5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PM2.5年均值下降20%,林木绿化率达到25%,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美丽天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科教更发达、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4.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继续深化部市、院市合作,高水平建设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建成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培养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5.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目标,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夯实美丽天津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绿色优质安全的现代都市型农业。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完善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建成国家级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等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明显提升服务业能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到2016年
2万亿
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
30%
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降至50%以下,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0%
95%
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70万亩
新增造林7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
600个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镇40个、美丽村庄600个
230公里
地铁通车里程达到230公里,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环放式地铁线网
4000辆
新增公交车4000辆,优化公交线路164条,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
35%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35%以上
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滨海新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加快建成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中心城区加快城市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建设,促进高端化都市经济集聚发展;郊区县大力实施“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培育更多强区强县强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化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交流合作,借重用好首都资源,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
6.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继续实施10项重大节能工程,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抓好重点园区、行业、企业节能。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源头控制,加大结构、工程、管理减排力度。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外购电比例,扩大使用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搞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市场交易和建筑能效市场交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全面推广泰达、子牙、北疆、临港、华明等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成子牙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化工、冶金、电子、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打造20条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继续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全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落实土地利用规划,对低效建设用地实施二次开发,整合乡镇工业小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节水、农业节水和城市生活节水,扩大再生水、雨洪水、淡化海水利用量。到2016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降至50%以下,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11立方米以下。
三、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7.继续实施清水工程。综合治理河道,加快推进河道清淤、水系联通、堤岸改造等工程,全市河流水系实现水清岸绿。加强河道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建立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新建、扩建和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设施,全面实施雨污分流。高标准整治海河中游两岸生态环境。加强引滦、引黄、引江沿线水质保护,加大于桥水库等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保障市民饮水安全。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防治地下水污染。到2016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8.继续实施绿化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大公路、铁路、河岸绿化带和农田林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搞好道路、桥梁、公园、社区的绿化美化,推广立体绿化,建成区成片裸露地面实现植被全覆盖。加快实施重点绿化工程,建成7个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外环线绿化带,建设天津动物园、植物园,规划建设西营门至柳林25公里绿色生态走廊。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花卉和草木,提高育种、养护水平和成活率。到2016年,新增造林7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
9.继续实施净化工程。以防治PM 2.5污染为重点,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实施供热改燃并网工程,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供热无燃煤化。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汽车,2015年前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实施国V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汽油,全部淘汰“黄标车”。加强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渣土运输监管,防治各类扬尘污染。积极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协调机制,实施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
10.实施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推进8个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完成陈塘庄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铬渣治理工程,启动天津化工厂、大沽化工厂、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荣程钢铁厂、蓝星化工有限公司搬迁工程。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搞好大黄堡、七里海、团泊洼、北大港等湿地及沿海滩涂、入海河口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北部山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重点污灌区、典型工矿企业废弃地等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陆海统筹、河海统筹,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积极开展受损岸线和人工化岸线的修复工作。到2016年,受保护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7%以上。
11.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加快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推进农村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卫生保洁、设施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在村庄周围、道路河岸、房前屋后广植树木,形成绿化格局。大力普及沼气池。保护特色文化村落,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继续搞好示范小城镇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导则实施,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到2016年,建成美丽乡镇40个、美丽村庄600个。
12.发挥中新生态城示范作用。全面推进生态城开发,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建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上,到2016年,完成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中部片区和生态岛片区,启动建设北部和东北部片区,初步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态宜居社区。将生态城建设模式、指标体系全面在滨海新区复制,加快在全市推广,在美丽天津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高水平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3.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两港四路”为重点,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天津港能级,建成深水航道、高等级专业码头等工程,推进南港港区、国际邮轮码头二期建设,加强完善集疏运体系,到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准箱。加快建设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地下交通中心工程,建成北方大型门户机场,到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50万吨。建成京津城际延伸线、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于家堡铁路中心站、铁路地下直径线、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大北环铁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进港三线等铁路工程,实现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高速铁路公交化,启动建设蓟港市域快速铁路工程。建成京秦、塘承二期、唐廊一期、蓟汕联络线、滨石、津港二期等高速公路工程,改造京津塘、津沧、津保高速公路。建成地铁5、6号线及1、2、3号延伸线,到2016年,累计通车里程达到230公里,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环放式地铁线网。加快外环线改造等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形成完善的快速路网体系,提升改造一批干线公路,提高道路养管水平。
14.全面提升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继续完善城乡水、电、气、热等设施,提高保障能力。实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推进供水旧管网改造,建设海水淡化输送工程,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排水管网覆盖率提高到90%,基本解决中心城区积水问题。积极发展燃气、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改造提升城市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推进燃气高压管网铺设工程,新建一批气源储备设施。继续实施供热配套管网建设,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计量供热。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各类设施运行良好。
15.努力打造“智慧城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信息化水平。加快光纤宽带网络、新型无线城域网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推广云计算、云感知、云存储等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一批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工程,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网络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扩大信息共享,实现高效利用,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安全等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16.用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管理的引导控制作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学统筹城乡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细化城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塑造鲜明城市特色。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严格监察执法和考核监督,杜绝未批先建、私建滥建,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7.加强交通运输秩序和环境管理。加大机场、港口、车站等交通站点地区综合整治力度,整治站区广告,搞好卫生保洁,整顿运营秩序。加强机动车辆管理,规范公交车、出租车运营,推行标准化服务,治理违法上路机动三轮四轮车,出台城市车辆保洁规定。倡导文明出行,治理超载超速、乱停车、闯信号灯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应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趋势,适时考虑采取限购、限行等办法,控制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加强停车库、停车楼建设,减少和规范道路停车。鼓励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到2016年,新增公交车4000辆,优化公交线路164条,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建立城市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重点整治高速公路两侧广告。
18.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协调工作机制,推广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继续实施便民商业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菜市场建设进街道“三进”工程。加快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行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加强小区物业管理,重点治理乱搭乱盖、乱圈乱占、乱贴小广告、乱扔乱倒垃圾等行为。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落实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天津建设。深化法治天津建设。到2016年,建成500个美丽社区。
19.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综合整治成果,重点围绕完善提升公共设施功能开展周期性修复,围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入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监督全覆盖,做到每寸土地有人管、每个设施都管好、每个细节管到位。到2016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8%。
六、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20.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践行“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天津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增强市民家园意识、文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21.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争创更多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做好科普工作,抵制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生活习俗。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养成崇尚文明、遵纪守法习惯。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电影放映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实现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市民身体素质。
22.持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先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困难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认真落实增加收入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16年,城镇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35%以上。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市区危陋房屋拆迁改造。加快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七、切实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和法制保障
23.强化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美丽天津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系统设计、督促检查,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履行职能,共同促进美丽天津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制度、奖惩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责任制,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
24.健全地方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修订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促进绿色消费、实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强化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损害处罚力度,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健全生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税、价格等调控手段,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资生态环保产业。逐步提高环境保护支出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建立生态系列创建“以奖代补”财政激励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保产业扶持政策。
25.营造全社会生态文明氛围。加大“生态文明、美丽天津”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共建美丽天津、共享美好生活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美丽区县、美丽街镇、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校园、美丽工厂、美丽军营等创建活动,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天津的社会氛围。
来源: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