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新政将出 制度规范利于行业发展
“末日”的谣言还未散去,2013年的脚步已经来到。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个让人纠结的年份:汽车产销增幅依然在低处徘徊,自主品牌经历了从“生存论”到“发展论”的阵痛,限购在更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汽车社会中交通、环保和节能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 凡此种种,对于已经到来的2013年是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改变低迷的汽车产销现状、在限购和交通拥堵中寻求平衡的杠杆等,成为2013年政府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多项与汽车有关的新政开始陆续实施,制定上的规范和完善有利于行业发展,以及汽车社会的构建。
其中最受关注的新政就是从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规中,扣除12分的违法行为由6项增至11项,除保留“饮酒后驾驶”、“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等严重行为外,“遮挡车牌”由原来的扣除6分增加为扣除12分,直接回炉重新学习。对于恶意闯红灯,新规的扣分力度,也由过去的3分增加到6分。此外,新规规定饮酒驾驶及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将终身禁驾。醉酒驾驶后即便重获驾驶证,也不得进行增驾。人行道前,驾驶员如不按规定礼让行人,也将从原来的记2分提高到记3分。
与之相对应的是,驾考新规也更加严苛,并贴近实际道路驾驶。小型汽车场地考试项目由原来的 “训练10项、考试4项”改为“训练和考试均为5项”,即倒车入库、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侧方停车、曲线行驶和直角转弯。场地考试中用标线替换现有的标杆。作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交规,在“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加塞”等交通安全现象不断发生的当今社会,一项严格的法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每个行人、司机都熟记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的交通秩序和行车环境才会得到改善。
如果说驾证新规与每个驾驶员息息相关的话,那么同样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则与每个企业息息相关。201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从“规定”到“条例”,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经过近10年的漫长等待,终于被“扶正”了。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后,第六个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家。
召回条例最大的亮点,便是加大了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据悉,条例中生产者或经营者出现“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的”“生产者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将被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此外,“条例”将罚款额度大幅提高,分别从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和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提高到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和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要构建文明的汽车社会,消费者在购车和用车过程中的安全、安心感不可或缺。这种安全、安心感,不仅仅要求汽车厂家在生产、制造和售后各个环节要尽心尽力、符合标准;还要求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对不符合规定者进行惩处。召回条例的出台,正是这种有效监管的表现之一。
也有人担心,召回条例实施后,会不会对自主品牌造成打击?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自主品牌的技术和硬件条件来看,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完全具备生产性能稳定、产品可靠的车型。严苛的召回条例实施后,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会有两个影响:一是自主品牌的召回次数增多,自主品牌终于坦然面对自己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二是自主品牌在品质的管理上将更加严格和规范,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给自主品牌增加一定的成本和资金压力,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召回和三包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在于执行,而不在于制定法律。”资深媒体人士认为,召回本身很难量化、量化数据怎么来、第三方检测由谁来做,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严密执行的机制,召回的落实还需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明年召回条例实行,更多的还是在于对企业的心理暗示层面,因此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对车市产生什么影响。”
此外,公车采购自主品牌也成为大家对2013年“两会”的一大期待。近日,已有消息称,中纪委明令禁止2013年元旦和春节公车私用,严禁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这被认为是逐渐拉开公车改革的序幕。如果公车改革能够就此拉开序幕的话,不仅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也能够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添柴加火。
“2013年汽车行业政策趋暖。在校车从生产到使用的各链条理顺的情况下,校车需求面临较大程度的释放;加之大力推进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加大对公交客车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中型客车方面的政策力度加大。此外,节能汽车补贴、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的范围和力度也会适度加大。”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表示,2013年汽车板块的政策面可能转好,销量增幅预期在13%左右,乘用车保持平稳增长,商用车恢复性增长,重卡可望保持正增长,大中型客车行业表现较好,各细分市场均给予“增持”和“买入”评级。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