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牵马”史登科
汽车商报记者 孙雯
2004年,史登科从奔驰转投宝马中国。8年前初到宝马中国的场景在史登科看来,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但恰恰就是在这8年里,史登科的“策马奔腾”让奥迪倍感压力,宝马15倍的销量增长更是被称作奇迹。得到史登科离去的消息,甚至有媒体人当着老史的面调侃:“老史离开,奥迪可以喘口气了。”这或许就是对史登科最大的褒奖。
上世纪80年代初,史登科曾在北大历史系学习。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史登科被很多人称作“中国通”。有人说,没有老史,就没有宝马中国的今天。
老史的确懂得变通。上任伊始,宝马在华销量低迷,而竞争对手奥迪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销量超过宝马3倍有余。是年,奥迪宣布涨价,而史登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翻身的好机会。2005年,国产宝马3系和5系价格下调5万~10万元,同时宝马启动中国市场攻略,一系列关于价格、经销商网络和客户服务的新政登台亮相。随后,宝马在华销量大涨52%,并开启了持续8年的增长。史登科说:“我们要使宝马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主力。”
回忆当时的决策,史登科说:“宝马产品周期很长,要想塑造一个强大的品牌没有捷径可循,在中国市场更是这样,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首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连贯一致的战略。宝马是高端品牌,依托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是短视的。2005年的降价是必须的但也是唯一的。”
老史的确懂得中国。国人对汽车有“加长”情结,以大为美,以阔为荣的审美情趣让奥迪A6L推出后销量上涨64%,也令史登科迸发灵感。但对宝马而言,做加长并不容易。一方面,宝马坚守多年的驾驶乐趣品牌理念和加长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在竞争对手之后加长,难免有跟风之嫌。很自然,当时很多宝马人并不认同加长这种牺牲操控性而“屈从”市场的行为,但老史却排除干扰、力主“修身”。如今,第二代宝马5系长轴距在市场上月销量达到8000辆。
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有活力、重视公益慈善……史登科为宝马贴上了中国人喜爱的标签,让它成了真正的明星。追随史登科多年的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陆逸说,从史登科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尊重,对市场、用户、员工的尊重。正是这种尊重,让宝马在中国市场顺势而上。或许,陆逸的话为理解史登科的成功之道提供了的另一种角度。然而,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宝马的成功不能简单地从老史个人身上的特质来找答案,对于进入中国的豪华汽车品牌来说,成功之道其实并不复杂,审时度势、顺应市场是共通的秘诀。
上述人士对记者补充到,史登科的“中国通”优势只不过让他能更快地意识到审时度势的必要性。对他的后来者来说,会讲中文、成为“中国通”其实并不是必要条件,融入中国、适应中国才是根本。
临别之际史登科说:“过去8年,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但之前问题少,今后问题会越来越多,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情况越来越复杂。”老史继任者身上的担子不轻松。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