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车企“出走”须规避“窝里斗”
日前,曝出长城汽车正在洽谈将在印度设立全资公司一事,此消息出自印度行业官员之口,称长城汽车12月初派代表团来访印度,目标是2016年在印度开始生产汽车。
“一旦成行,将成为长城汽车在海外的首个全资公司”。这名印度官员说。
对此,南都记者采访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他表示:目前只是初步接触考察,“事情还没有谱”,没有太多可以披露的信息,至于全资还是合资合作更无从谈起。
2005年,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K D组装厂破土动工,成为首家在俄罗斯建立K D组装厂的中国汽车品牌。此外,长城汽车在保加利亚、马来西亚、伊朗、埃及等国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 D组装厂,目前海外K D组装厂已达10多家。同时,土耳其、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国的K D项目也在积极开拓中。据悉,到2015年,海外K D组装厂将达到24家,设计年产能将达50万辆。
不满足于组装,早在2008年,长城汽车一度打算在俄罗斯设立全资公司,最后因为当地政府的阻挠作罢。首度进入印度市场的长城汽车能否实现在海外全资公司零的突破,仍需观察。
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到成立组装厂,再到欲成立全资公司实现本土生产,长城的海外战略从“走出去”开始“走进去”。
“走进去”同样也是福田汽车的想法。
尽管国内商用车市场低迷,近年来福田在海外的业务却进展顺利。2011年,福田与戴姆勒合资合作的正式获批、印度工厂投建,借助戴姆勒在海外的渠道和销售经验,福田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拓展,并加速海外市场属地化建设。2012年以来,福田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俄罗斯、印度、巴西、乌拉圭以及南非和沙特等地区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福田汽车制定的“2020战略”中,用“野心勃勃”来形容并不夸张,2020年,福田海外销售要达到120万辆,占其总销量的三成。在此前,2015年,实现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5个国家分别建立年产10万辆汽车的工厂,在中国建设1个全球总部。
在上述5个发展中国家建厂之后,福田将实现当地采购、当地生产、当地雇用。在2011年10月,斥资6.2亿元在印度建厂的同时,福田就已经开发了一整套针对印度属地招聘人才和公司外派人员的全球化培训方案,正式实施。据悉,到2015年,福田海外业务部门将有90%以上为国际化属地人员。
不仅是长城、福田,吉利、奇瑞、广汽传祺都表示要走出国门,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当然,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的“出走”带有几分尴尬的色彩,即是规避国内红海市场产能过剩的风险,“出走”谋求生存之道。
尽管“走出去”时间不长,在外媒看来则是“中国狼来了”,外媒评论,这些新的竞争者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一些外国汽车制造商最近开始敦促巴西政府限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巴西市场。
汽车行业分析师孙世清也提出了另一重担忧,本土车企“出走”的战略趋同,很有可能将竞争延伸到海外市场,如何避免“窝里斗”,差异化开拓海外市场,各自填补空白市场,也成为一大命题。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