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江铃之手启动中国重卡 福特被指“来得太晚”
李绍仪
尽管国内商用车市场面临着各种问题,但全球主要的卡车公司还是把中国看成未来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铃”)正式收购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太原重汽”),福特进军中国重卡市场计划也将正式落地。
8月8日,江铃正式收购太原重汽100%股权。收购完成后,新的太原重汽将作为江铃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现有的重卡生产经营及其相关业务。
江铃总裁陈远清表示,当前商用车尤其是重卡行业呈负增长,但中国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将使重卡产品需求稳步上升,其总量和发展潜力对新进入者和优势企业仍有足够吸引力。而江铃董事长王锡高表示,江铃将在收购成功后尽快导入江铃品牌重卡新产品,并提升现有太原重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天,江铃还与太原市政府签约合作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意欲扩张重卡业务。
太原重汽前身为太原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在江铃收购前,由长安汽车集团和兵装集团分别持有该公司80%与20%的股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太原重汽总资产与净资产分别为7.94亿元与2.56亿元,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32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39亿元,政府补助1.03亿元。
曲线入华
值得注意的是,江铃在收购公告中曾表示,此次收购得到大股东福特的全力支持。而在8日双方正式签约后,江铃称,凭借福特汽车在重卡领域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未来几年内,新的太原重汽将形成5万辆重卡、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江铃收购太原重汽,福特将实现曲线入主中国重卡市场这一重要布局。
眼下的中国重卡市场上,国际商用车巨头纷纷联合国内重卡生产企业,通过产品与技术导入等合资、合作形式参与本土市场的竞争,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曼、戴姆勒、沃尔沃、纳威司达跨国巨头纷纷通过合资方式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期望在中国重卡升级战中“卡位”,分得一杯羹。
业界资深评论员杨再舜认为,福特通过持股的合资公司收购太原重汽这一“捷径”,不仅避开了长安福特直接出手成立合资需要中国政府审批新增合资项目的麻烦,而且更快捷地为进军中国卡车市场架起了一座“跳板”。
杨再舜说,早在2005年,福特就曾通过江铃的经销网络引入重卡产品Cargo,并试图通过在中国市场推广这一款产品,甚至一度传出Cargo将于2007年下半年在中国生产并上市,目标市场是年产3万辆,当时福特几辆Cargo牵引车还在国内做适应性路试,并还在相关的地区进行过巡游展览,但后来不了了之,并以江铃撤销重卡事业部而告终。
“弱弱”联合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借道江铃扩大重卡业绩、提升盈利能力是福特在华做大做强的战略举措。不过,北京零点咨询集团汽车研究中心副总监李子良认为,“无论是江铃还是福特,都来得太晚了”。
李子良分析指出,目前江铃在重卡领域的技术、渠道和配套等各方面均可谓是“一片空白”,要想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很低;而福特方面实际上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把重卡业务“扔掉”了,现在只剩下很小一部分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目前其在重卡领域并没有很强的优势。因此,未来无论是江铃还是福特,仍将依靠原来太原重汽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则交易看来又是一个大股东促成的‘拉郎配’,而非江铃本身意愿。这种涉及复杂股权和三方管理的合资项目,将来磨合更困难,而且目前重卡市场集中度极高,后来者要突围十分困难。”李子良表示,由于目前重卡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名占据着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重卡市场后进者来说,在人才、技术、资金、渠道等各方面资源的要求比以往要苛刻得多。而江铃收购太原重汽则是弱弱联合,前景并不乐观。
自公告收购太原重汽的具体方案后,江铃汽车的股价不涨反跌。有券商研究机构表示,太原重汽的亏损现状及重卡行业整体的低迷都增加了市场对江铃业绩的担忧,收购对江铃汽车短期构成利空,预计太原重汽2012年亏损额达5000万元以上,对于公司利润负面影响预计在2%~3%之间。
杨再舜亦指出,今年上半年,江铃轻卡轻客等业务出现增长乏力,乘用车SUV又尚未挑起大梁,所有产品均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此时,在重卡低迷之时进军该市场,短期又无法对业绩形成支撑。江铃福特汽车能否带领太原重汽走出亏损泥潭,这将是江铃福特在中国市场面对的新课题。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