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年中“放榜” 微增长中暗藏大变革
车企年中“放榜”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走势总是起伏难定。2012年上半年的车市再度印证了这个道理。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增幅仅为2.93%,差不多是近年来新低。市场上消费信心不足,经销商不堪库存重压,价格战纷起,致使九成车企未能完成半年目标。无论各大厂商如何想方设法“救市”,市场始终无动于衷。越来越多人相信“微增长”将成为未来车市的常态。
高增长一去不复返
解读2012年上半年的产销数据,很难将它与过去3年的车市割裂开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952 .92万辆和959 .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8%和2.93%。
2.93%的销量增幅差不多是近年来新低,近10多年来,仅仅只有2011年汽车销量增幅低于这一数值,当年仅为2.45%。回过头去,2009年和2010年,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鼓励之下,国内车市狂飙突进,两年内分别取得了51.6%和33.9%的激增。
2012年初,经过2011年的低迷,业界本来预期今年会有一个不错的增长,但事与愿违。(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当下中国车市已不再具备继续高速增长的基础。全球经济都很低迷;总理说,国内经济困难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汽车消费渐趋饱和,交通和环境双重压力之下,它们接连加入到限牌的行列。业界都在担忧限牌令会不会向其他一线城市扩散。
二三四线市场仍然有增长潜力,但基数不大,这些市场的增长仅仅能弥补一线市场丢失的量。油价上涨是长期趋势,国内大城市接连提高停车费,用车费用的增长成为趋势,用车环境则越来越恶劣。
中国车市的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微增长将是这个行业的常态。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好卖,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盈利,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
行业分化加速上演
当然,“微增长”并不意味着行业没有机会。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在低迷的表象之下,行业已开始分化。
不是所有品类的产品都低迷。乘用车比商用车好卖,上半年乘用车销售增长了7.08%,而商用车则下滑了10.40%。乘用车中,以SU V为代表的多功能类产品,销售增速超过30%,远高于其他车型。
另外,豪华车增速亦大幅领先于整体车市,这一细分市场的平均增速也在30%左右。不过各豪华品牌表现不尽相同,奥迪和宝马仍然领跑,并保持30%以上的增速,奔驰上半年则仅增长了11%。
合资品牌基本保持与大市同步。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中,合资企业占据八席,其中上海通用仍占据榜首,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紧随其后。在合资企业争夺最为激烈的中高级车细分市场,上海大众的帕萨特与一汽大众迈腾分别以116032辆和78769辆占据第一、二名,改写了日系三强垄断中高级车市的局面。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表现最为糟糕。上半年自主品牌是所有车系中唯一出现销量下滑的;整个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月下降,至6月已下降至41.39%,半年间下降了3个百分点。好在今年自主品牌在出口市场有不错表现。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48.79万辆,同比增长28%。
上半年九成车企未能完成半年度目标。上半年主流乘用车企中,仅有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长安福特四家车企实现了销量超过年目标的一半。
转型期酝酿新机会(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国内汽车业野蛮成长的时代已成过去,经过两年的微增长,越来越多车企认识到,车市已回归理性,未来竞争将更趋激烈。不过,竞争中并不是没有机会。
过去国内车市新车消费绝大部分来自于首次购车需求,但经过连续10多年的增长,国内已积累了一批日渐成熟的消费者,他们中间很多人开始购买第二台车甚至第三台车,消费升级已成趋势。如何满足这批消费者需求,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6月底广州突然发布的限牌令,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仍待观察。不过,业界普遍预期一线城市限牌将是大势所趋,这将对行业格局带来很大冲击。未来车企将不得不加速向二三四线市场转移,并将越来越倚重这些市场,由此可能带来全行业营销方式的变革。
自主品牌是一线城市限牌的最大受害者,而他们早已立稳脚跟的三四线市场又将引来合资品牌的争夺。它们或将越来越倚重出口市场。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渐趋渐进则酝酿更大机会。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一直是“政策热、市场冷”,业界关于发展路线一直存在争议,不过随着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望迎来新一轮加速。混合动力被鼓励加速普及推广,而电动车则被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提前布局,为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未雨绸缪。
中国汽车业正在新一轮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微增长是主旋律,未来行业内分化将不断加速,但转折时期又往往酝酿着新机会。
相比西方成熟市场,中国车市仍然很年轻,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也酝酿着无限希望。
采写:南都记者黄习伟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