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建试车场 一汽-大众“补课”自主开发
杨小林
在合资合作20多年后,一汽-大众希望通过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实现由单纯引进大众和奥迪品牌产品,到自主开发新产品的彻底转身。
上周,由一汽-大众投资13亿元的整车试验场将在距离长春60公里外的农安奠基,这个占地14平方公里的试车场,建成后将成为大众在全球各大生产基地布局的最先进的试车场之一。
而在两周前,一汽-大众刚刚宣布,正式启用投资1.2亿元、完全在大众康采恩框架标准下建立的国内第一个车辆安全中心。所有这些都是一汽-大众为“补课”自主开发能力所采取的举措。
“(农安)试车场规划用地2万亩,周边还将建设一个整车振动与噪声分析中心和一个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完备的整车开发能力。”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部长王东晨告诉记者。
随着合资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大众在华分别针对南北大众两家合资企业的战略分工即将被打破——在此之前,大众给一汽-大众的“定位”是引进原汁原味的德国车生产,而未来,一汽-大众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即将走向前台。
研发“补课”
5月下旬的一天,在新落成的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车辆安全中心的测试跑道上,一辆没有挂牌的全新速腾轿车,正在牵引绳的快速拉动下以64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向障碍物,随着刺耳的一声巨响,这辆新速腾终于以欧洲NCAP(欧盟新车评价规程)标准完成了40%偏置正碰试验。
这是一汽-大众成立20多年来,第一次在生产基地“主场”进行类似碰撞试验。而新落成的车辆安全中心,被认为是合资公司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以后所有新车的碰撞测试,包括量产车和新开发的产品试验性碰撞,都可以在长春本地完成。”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部长王东晨介绍,车辆安全中心投资1.2亿元,是中国在大众康采恩框架标准下建立的第一个车辆安全中心,从车内假人、高清摄像机到室内灯具全部进口,“可以按照中国法规、欧洲法规和美国法规及NCAP完成所有整车被动安全试验。”
王东晨所在的技术开发部,前身是一汽-大众1991年成立时组建的产品工程部。最初由零部件科、工程服务科及整车工程科三个科室组成,彼时中方员工只有13名。2009年7月,随着本土化开发业务的增多,产品工程部正式更名为“技术开发部”,并同时成立产品管理部。“目前的技术开发部系由两个子部门、11个专业科室和一个直属组共800名中外方员工。”一汽-大众总经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工作主要由技术开发部承担,职能范围涵盖预开发、零部件开发、国产化及成本优化、试验试制、整车试验等各个领域。
在车辆安全中心落成之前,一汽-大众已经斥资兴建了多个专业技术中心,例如造型虚拟中心、零部件试验试制中心、电子电器试验中心、发动机及新能源试验中心等,在软件方面,公司研发人员几年内翻番,已形成了从概念开发、造型到结构试验、零部件试验直到整车试验的完整开发体系。
四步走战略
“自从合资公司在2006年确定研发战略目标后,在最近5-6年里一汽-大众为提升研发实力在硬件上投入就超过10亿元。”王东晨告诉记者,随着预批量中心、虚拟造型中心以及此次落成的车辆安全中心的相继投入使用,一汽-大众的研发规划战略正在一步步地付诸实现。
按照一汽-大众规划,合资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可分为四步走:第一阶段目标:产品国产化和修饰、局部开发和优化;第二阶段的目标:外观、外饰的改型;第三阶段的目标:车身自主研发;通过前三个阶段的过渡,合资公司自主研发的终极目标将是具有完备的整车开发能力。
据了解,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实现了产品国产化和引进产品的修饰、局部开发和优化的第一阶段目标以及外观、外饰的改型的第二阶段目标,第三阶段目标——车身自主研发也将于2012年内实现。预计在2015年,一汽-大众将实现整车开发的技术研发终极目标。
例如,在2004年底开始的新宝来项目中,技术开发部首次承担了从造型方案的设计、总布置,车身零件表面光顺,表面数据的开发到数字样车制作以及整车性能的模拟计算等完整的概念开发阶段和批量开发阶段工作,并在其中承担了绝大部分零件的试验验证和更改等批量准备阶段工作。
到2008年,通过新宝来运动型、新宝来升级版、速腾升级版和冠军版车的锻炼,合资公司自主完成车身范围大部分零件的造型、数字模型、实物模型和表面光顺工作。2009年,技术开发部更是第一次主持参与新宝来改型和捷达下一代内外饰整体设计,造型设计工作能力向独立工作发展。“如果不出意外,一汽-大众自主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开利’,最快将于明年在佛山工厂投产。”一汽-大众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合资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实际上,去年5月上榜工信部目录的“开利”电动车,就是合资公司基于新宝来平台上自主研发的一款纯电动车。
就在车辆安全中心落成的同时,一汽-大众宣布“开利”纯电动车正式启动在佛山市的示范运行。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