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电动车成熟度排名两年降三位
中国电动汽车现状令人堪忧。
麦肯锡公司日前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研究报告《振兴中国汽车产业》(以下简称《报告》)称,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呈下滑趋势,中国电动汽车整体成熟度已经从2010年7月的全球第三位降至2012年2月的第五位,排在了日本、美国、法国和德国之后。
《报告》认为,由于购置价格高、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型选择相对少,以及认为电动汽车技术远未成熟等问题,普通消费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购买电动汽车。相应的,出于对高成本、标准的缺乏以及基础设施有限的担心,大部分汽车厂商仍在观望。而零配件供应商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在与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方面也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现在纯电动汽车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但从目前的发展热度和政府支持力度来看,预计到2015年以后,我们才能形成初步的市场。”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说。
两年下滑三位
从全球来看,中国政府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然而,《报告》认为,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呈下滑趋势,中国电动汽车整体成熟度已经从2010年7月的全球第三位降至2012年2月的第五位,排在了日本、美国、法国和德国之后,而日本则从2010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一位,发展势头迅猛。
据了解,这份报告是在对30多位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入访谈之后,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一个国家的电动汽车成熟度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汽车厂商当年仅生产了约6000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并未实现5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能的目标。
虽然中国汽车厂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对电池研发的投资高达100亿元,但目前达到电动汽车量产和质量要求的本土供应商寥寥无几。
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提出,到2015年建设超过40万个充电桩的目标。但截至2011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总共建成约1.6万个充电桩,不到2015年目标的5%。
不过,许多长期从事纯电动汽车研究的专家并不同意这一判断。
“我认为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下滑不太合理。一个产业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分为孕育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我国的纯电动汽车还处在产业导入期的初期,并没有形成规模,潜在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一个产业的初级阶段做排名有些仓促。”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告诉记者。
“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现在纯电动汽车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但从目前的发展热度和政府支持力度来看,像西门子等等的国际知名企业都愿意到中国来做纯电动汽车。预计到2015年以后,我们才能形成初步的市场,到时才能做进一步的判断。”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说。
整体需求乏力
《报告》称,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提供了大量政府补贴,但是电动汽车大发展的设想并未如期而至。从需求方面来看,普通消费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购买电动汽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2年一季度,中国汽车生产总量为478.42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共生产1655辆;汽车总销售量为479.27万辆,其中电动汽车仅销售1830辆,占比不到万分之四,属于“基本可忽略”的范围。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电动汽车需求乏力?
“电动汽车的购置价格即便在补贴之后仍非常高。”麦肯锡方面称,“据我们了解,高额购车补贴之后,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要比配置相当的内燃机汽车贵出150%。这让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中国消费者难以接受。”
在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车准入目录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包括东风悦达起亚、荣威E50、江铃纯电动汽车等在内的多种车型名列其中,但是,国内车企尚未形成在消费者心中认知度较高的主力车型。
此外,不成熟的技术和安全性能更是成为制约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因素。《报告》认为,相对不成熟的电池技术对电动汽车驾驶体验的方方面面都有负面影响,在行驶里程、充电时间、速度和安全性上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制造厂商困难重重?
消费者担心的问题也正是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困惑。
《报告》显示,由于对高成本、标准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基础设施的种种担心,大部分的汽车厂商仍处于观望状态。
在华的外国汽车厂商因为担心知识产权问题而止步不前,而中国汽车厂商还没有拿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单单电池一项,成本即可最高占到一辆电动汽车总部件成本的60%。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汽车制造商担心投资在错误的电池技术上。而中国在选择换电还是充电的政策不确定性,也使得一些厂商犹豫应该开发哪一种解决方案。
其次,《报告》认为,零配件供应商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在与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方面也困难重重。事实上,大多数零配件供应商缺乏大规模为汽车制造商供货的经验,也缺乏电动汽车设计和制造流程的知识,并且没有所需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去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严格要求。
据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三横三纵”的重点任务,要求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领域重点突破。
“电池的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现在电池厂商都是赔钱的,因为产业有一个集中、淘汰的过程,因此谁能扛到最后谁就是赢家。”林程说。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