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调查>正文

闻得到的竞争 车内空气质量有望成营销卖点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 14:50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超过8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不同厂家或产品在车内空气质量上差别较大,那么车内空气质量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营销中的一个新卖点

  调查  INVESTIGATION  / /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研究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递交了一份《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

  提案的背景是,2012年3月1日,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国家标准GB/T 27630—2011正式实施,但遗憾的是标准只是作为推荐性标准而未被强制执行。

  为此,李书福多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力倡导应该重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还专门对两会记者和其他未能上会记者组织了两场新闻发布会。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汽车商业评论网联合搜狐汽车、腾讯汽车、网易汽车、凤凰汽车联合发起网络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车内空气污染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接近9成的被调查者都听说过或者了解车内污染,但多数人对此并未重视过。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曝出后,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迅速提高,并且超过8成被调查者将会在下次购车行为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但车内污染物到底程度如何?如何来判断它是否超过对人体有害的标准,被调查者希望能够有专门的检测机构提供权威数据,并以此来强制要求厂家达标,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同时,超过8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不同厂家或产品在车内空气质量上差别较大,那么车内空气质量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营销中的一个新卖点。

  老题新解

  对于大多数买过车的人来说,都有一种共同的经历。当新车回家后,车内会有明显的异味。人们往往需要采取通风、放炭包等各种手段来消除它。而这样的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

  其实这就是车内空气污染。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9成的调查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但车内空气污染之所以长期没有受人关注的原因是,消费者不知道这些异味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包含哪些成分,更不知道它可能给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当人们知道了所谓的污染物是哪些化学元素,了解了它的危害,消费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便空前提高,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健康和安全,这一问题更显得尤为严重。

  因此,在调查中,超过8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后购车时,车内空气污染将会是他们的一个考量因素,更有超过5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车内空气污染严重,无论车辆外观、性能有多好,他们都可能会放弃购车。

  未公开的数据

  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我们知道了车内空气有污染,但是这些污染物到底程度几何?怎样的车内空气质量才算达标,才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至少到现在,市场上还缺少这样的鲜活数据来证明,人们对它的判断更多还是在固有的印象和感知上。

  在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于哪家企业的产品车内质量更好无法形成结论。而在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的比对中,更多人认为合资产品的车内空气质量更好,但是这样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持,也最多是停留在人们对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整体印象上进行判断。

  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有权威部门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并且对这一关乎人身健康的指标同燃油消耗指标一样在销售环节进行公开,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并进行选择。

  而厂家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不合格或可能造成污染的配件,接近6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无论是否可能导致车辆成本上升,企业都应该出于社会责任予以更换。

  或成新卖点

  随着中国汽车社会向成熟迈进,人们对于车辆安全问题的关注也正在日益提高。对于车辆安全,人们不再仅仅关注碰撞数据、车内有多少安全气囊轮胎、车内视野、空气质量这些细节都成为了人们购车时考量的因素。

  当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出现有的汽车产品在车内空气质量上的差距如何,但一旦有相关的数据公开,不同厂家或产品间的数据差异较大,超过8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车内空气质量一定会成为汽车营销上的新卖点。

  此前曝出的车内辐射问题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境遇。

  这一次,李书福在两会期间大张旗鼓地宣传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无疑为自己在将来可能到来的这场新营销战中抢得先机,当然要想抓住机遇,还要靠产品的实力去说话。(执笔 ABR记者 孟为)

  《汽车商业评论》联合调查结果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