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幻想彻底破灭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争,是近年来业内争议最大的话题。近两年时间来,各大部委、各路专家和各家车企,几乎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各种观点争锋,让很多业内人士也是雾里看花。现在方向定了下来,混合动力重新入局,可谓皆大欢喜。
回顾技术之争的过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是促使各方统一的直接原因。不过,从根本上来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最后是向市场低下了头。
我国自2009年初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运行,在政府和企业联手推动下,取得了不错成果。但当年6月开始面向私人销售新能源车,尽管政府拿出了最高6万元的补贴,却仍然遭到了市场冷遇。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超过8000辆。从统计数据来看,纯电动车销量5579辆、混合动力汽车为2580辆,与预期相差较远。如果继续按照老办法推广,2015年实现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目标无异于空谈。
政府如此大手笔的补贴,仍然难以推动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这足以说明坚持这种技术路线不合实际。无论是国外新能源车发展经验,还是我国新能源推广实践都表明,现阶段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不成熟。
这种不成熟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技术不成熟,发生在杭州的电动车自燃事件表明这一点;二是成本仍然过高,即使补贴5万、6万元也没什么人购买,离真正的市场化距离很远;三是配套设施制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都非常依赖充电站,但国内绝大部分城市的充电桩建设都跟不上。
商业社会中,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它并不关心行业未来。当我国确定以纯电动为主,各家汽车企业纷纷外出采购核心的电机、电控等技术,然后装上原来的车体,这就成为所谓“电动车”,以此来忽悠政府的补贴资金。很难想象这种模式能够实现电动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很多时候人们的想法是好的,但并不代表能够实施。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这些年追赶得特别辛苦。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崛起的一个大好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盲目乐观,自己先乱了步伐。没有一定基础,却总在谈如何去超越,这是很可笑的。
文/黄习伟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