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车内污染堪比垃圾场 李书福提议强制解决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 15:33   汽车商报  牛立志 周和双 字号:

  本报记者  牛立志  周和双

  “人来到世上不容易,虽然都是临时转一圈,但健康、安全才会幸福。”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看似玩笑的话,背后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车内污染。这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他提案的主要内容。

  而巧合的是,3月1日,也就是他的提案提出1天后,中国第一个关于车内污染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开始实施。记者发现,《指南》背后,关于车内污染有更为可怕的秘密。

  可怕的车内污染

  2011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刘戈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辆二手车。谈起买二手车的经历,刘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医院博士的朋友的推荐。”他的这位朋友告诉刘戈,如果你的孩子还是未成年人的话,最好买二手车,因为新车车内的一些装饰会有污染,而这个污染通常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刘戈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调研。该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了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行驶里程从1万公里到27万公里不等,针对其车内空气质量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发布了权威性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

  根据检测报告显示,除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符合国家标准(≤0.15 mg/㎡)外,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菌落总数情况堪忧,特别是后者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TVOC应≤0.60mg/㎡,但本次检测的结果,汽车内TVOC超标30%(平均数);在菌落总数方面,国家标准为≤1000cfu/㎡,而实际结果为2174.75 cfu/㎡(平均值),超标近174.75%。如果与更严格的新加坡标准相比,此次测得的车内空气质量更是超标了近449.5%。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某部车内测得了22603 cfu/㎡的惊人数据,要知道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也仅为2500 cfu/㎡(新加坡标准)。

  甚至,据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相关机构研究结果报道:公厕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厘米)“潜伏”大约80个细菌,而轿车方向盘、变速杆和后座等部位的同样面积上所检测到的细菌数量接近800个,几乎是公厕座便器的10倍。

  李书福也注意到了这组数据,并称“十分吃惊”。“我们造了十几年车了,一开始也跟其他的乘客一样,没有太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李书福告诉记者,自己对车内污染的重视源自国家领导的“过问”。

  来自中央领导的“压力”

  “李书福,这个车坐进去总觉得有点头晕,难闻。你能不能搞出一个车来,进去以后空气质量好一点,别闻到难闻的味道。”李书福告诉记者,“中央部委很多领导都提出这个问题,最起码有三五个人跟我讲这个事情。”

  就像李书福刚才讲的那样,“一开始也不重视”,甚至他一度“闻这个味道还挺好闻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社会已不可逆转的到来。李书福发现,汽车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效率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他的提案中,李书福将汽车污染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境的污染;第二个就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

  对于车内环境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其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然而,李书福发现,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众多车主对于新车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新车味”一度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无奈表述。近年来,媒体曾报道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也日渐增多。

  著名案例就是2004年国内首例车内环境污染案的宣判。当时消费者卢先生在北京云龙之星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花69万元购买了一辆公羊高档休闲车,云龙之星公司在销售前对该车进行了装饰,不久卢先生被诊断为“甲醛接触反应”(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甲醛含量超出国家室内空气标准26倍,属于严重超标)。最后限于没有专门的标准,法院判处车商赔偿车主3万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以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葛蕴珊教授为组长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起草专家组成立,开始把车内空气纳入国家视野。

  不让老实人吃亏

  从2004年到2012年,经过8年的努力,《指南》终于在3月1日开始实施。葛蕴珊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这中间做了很多协调工作,因为相关指标的规定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情况。”

  如此看来,《指南》的实施本来应该是一个叫好的事儿,但李书福却并不满足。

  由于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根本的抑制,对此,李书福委员在对车内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大声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有目前监测、整治PM2.5那样的决心和力度来抓车内空气污染。

  “要加快推进《指南》由推荐标准向强制性标准的转变。”李书福认为,“虽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会使一些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但相对几亿消费者的健康、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污染问题来说,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也将倒逼企业加快实现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书福担心,如果《指南》只停留在推荐层面,可能会导致是非很难分清,还会导致汽车厂在研究、策划、设计车内装饰的时候所采用的材料“避重就轻”,反而让那些遵守《指南》的老实人吃亏。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