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访谈>正文

原创奥迪:中国欧美一样重要 会研究公车政策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3月04日 22:56   新浪汽车  岳伟 字号:

  新浪汽车 岳伟(发自北京)

  日前针对中国市场与公车采购等热点话题,新浪汽车在奥迪2012全球新闻年会采访到了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先生、奥迪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萧绅博先生,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与欧美地位一样

  新浪汽车:如何评价奥迪在2011年取得的成就? 奥迪何时能够实现“高档汽车品牌第一”的目标?

  萧绅博:首先我要说我们感到非常幸运,2011年是奥迪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年。我们第一次在全球高档汽车品牌中取得了销量第二名的位置,同时销售额、利润额和投资回报等多个财务指标也都创下了新的纪录。

  中国市场的发展极为强劲,取得了37.3%的销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奥迪的第一大市场;在欧洲,奥迪又一次战胜了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奔驰和宝马,占领第一名的位置;北美市场的表现也令人欣喜,美国取得了15.7%的销量增长,并打破了年度销售记录。同时我们对于成本的管理也卓有成效,使得我们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都非常令人满意。正如史博科先生所讲的,就回报率而言,奥迪是全球汽车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说到我们的目标,第一名的目标什么时候实现,是否可以提前实现,由于市场的千变万化,我们很难去预测,只能说现在我们很满意目前为止的发展进度,并将继续保持这样的高效、强劲发展势头。

  新浪汽车:如果想在2015年实现全球销量达到150万辆的话,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翻番和在美国站稳脚跟,哪个更重要?

  萧绅博:奥迪未来的整体销量战略是由三个主要的支柱组成的,除了刚才您提到的中国、北美市场,还有欧洲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举例来说,去年中国市场表现非常好,2011年和2010年相比,有8万4千辆的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欧洲,2011年与2010年相比,也有8万辆的增长,所以我们说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对于奥迪来说,发展的势头都是非常好,而且这种比例也是相当的。

  新浪汽车:如何应对高档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

  萧绅博:对于奥迪来说,高档车市场的竞争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不仅是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也都已经习惯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我们要承认,现在高档车市场当今的整体发展趋势确实是快速的、动态的,但是奥迪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有能力去应对在市场上发生的这些变化。

  关于中国市场,整体来看,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块蛋糕足够大,足够和我们的竞争对手进行良性的、合理的分配。另外,在这种竞争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够依赖的武器就是我们的产品,如果产品有影响力、有吸引力,对于我们来说,在竞争当中就会处在不败的位置,这也是我们坚信的理念

  新浪汽车:奥迪对于技术研发的投资计划、尤其是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是什么样的?

  萧绅博:关于技术投资的问题,我们到2016年一共要投资130亿欧元用于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和一汽-大众的合作当中,还将共同投入30亿欧元用于产品开发。

  新浪汽车:奥迪刚刚在中国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这是否也是奥迪本土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萧绅博:是的。其实奥迪在五年前就已经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奥迪开发部门的分支,就是关于信息娱乐系统的测试中心,我们称之为ITC。它在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整个亚洲地区市场的技术开发,不仅是中国地区,还辐射到韩国市场、日本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等等。到目前为止,这个部门做出的技术开发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而这些成果也是在与中国同事的合作基础上得到的。

  通过这些年来积攒的经验,我们看到了本土化战略深入开展的可能性,于是就有了北京的信息娱乐系统测试中心的建立。这个测试中心依然会针对整个亚洲市场,并致力于符合亚洲区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而且随着信息娱乐系统测试中心的成功,我们自然也会将这样的策略扩大到其他科技领域。举例说,关于发动机,我们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到中国,专门就发动机的功能、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进行测试。

  我们在中国看到了本土化的需求和可能性,因此做出相应的部署。这样的安排,也是希望通过加强本土化测试提高效率和及时性,来加快奥迪产品进入中国。同时,本着“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的原则,我们未来的产品,肯定还会基于奥迪德国总体的原装的研发,以它为基础,然后进行适应中国市场的匹配。

    2015年在华实现70万

  新浪汽车:在未来几年里,是否还是会存在产能紧缺的问题,对此奥迪如何应对?

  施泰德:在过去两到三年之中,我们一直处在产能紧缺的状态,而且这种状况可能还会延续纪念。鉴于这种趋势,我们在中国做了长线的布排,设立了2015年中国年产70万的大方向。这个产能的大方向不光是为我们自己设定的,也要给供应商设定,因为只有他们做好准备,满足了我们所要求的生产条件和产量,才能确保供应足够的符合奥迪标准元件和组件。

  而且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做好了大概上下差10%的准备。万一市场比我们想象的好,要更快的发展,我们要确保在一定的范围内应付新增的需求。另外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我们说的150万辆销量,不是说只有到2015年才能达到,也可能在2015年之前就会实现,也是符合我们刚才说的原则,10%的原则。

  新浪汽车:产能问题是目前奥迪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那么当产能相对得到满足以后,奥迪如何在中国进一步保持领先的地位?

  施泰德:首先我要说,通过我们对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判断,在未来的三内,整个高档车市的增速依然会大于整体车市的增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是过去几年来,或者未来几年内,奥迪的在中国的规划是否还是在非常合理、理智的情况下顺利进行,目前看来,奥迪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工厂建设,无论是科技研发还是新产品上市,都在按部就班地按照我们未来设想的方向在走。所以面对竞争者我们是做好准备了,有谁会知道到下一个阶段,奥迪不会是胜利者呢?

  我们在这里面强调的是,在未来大家可以看到随着产能的增长,我们对经销商网络的建设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仅在2012年,我们预计在中国经销商网络建设的投资就将达到4亿欧元。

  新浪汽车:领先科技一直是奥迪所追求的,这一点在这两天的活动安排中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您认为如何通过追求科技领先来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呢?

  施泰德:奥迪的品牌理念是“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所以对奥迪来说,科技领先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我们认为,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个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做出一些好的东西,能对整个世界的进步产生一种推动力,那么就是一种认可,就应该去付出100%的努力来实现这个价值。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奥迪的核心价值。

  奥迪作为一个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汽车厂商,要对社会负责任,要对在这个社会当中生活的人负责任,也要对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负责任,而我们希望通过100多年来不断积累的科技成果以及在未来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无论是发动机、新能源、轻量化,还是Audi Connect的技术等等,我们都本着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出发点而不懈努力。如果产生一些被同行、也被大家认可的科技成果、先进产品乃至一种生活理念,对于奥迪来说,都是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文化差异不影响合作

  新浪汽车:世界各地文化和观念的差异是否会对奥迪在全球的战略部署造成影响?

  施泰德:在公司文化方面,既然奥迪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公司,那么当然也要依照国际化的模式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全球各地的人来融入到我们的网络当中,甚至要在我们公司工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设计部门,现在在奥迪设计部门里工作的人员,来自3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加利福尼亚的设计中心也好,还是在意大利的设计中心、欧洲的设计中心,甚至在中国也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团队。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国际素材的搜寻积累,才能真正满足全球各地不同的市场需求,同时才能展现奥迪的国际化视野。

  在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层面,我们也非常重视与各地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才是最了解那一方市场需求的人。同时,我们会把各地的同事请到德国来,了解这里的情况,同时为我们提供反馈,目前看来这样的互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的国际化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新浪汽车:一汽-大众奥迪是合资公司,奥迪在与一汽-大众合作的20多年中,双方实现了很多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的项目。您认为这样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施泰德:其实关于提到共同技术转让和开发的项目,我们要说回顾20年前,我们当初做的这种形式的,或者这么大的技术转让,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20年后的今天,在一汽-大众的现代的生产线上,它的这种生产工艺,我们看到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动机……现在的这种所谓技术转让或者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发生在每一天的工作当中,而不是说好像显的像20年很突兀的这种形式,而是在整个的技术过程当中,在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形成为好像是说我今天给你一个,你感觉你拿到什么,不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

  回顾奥迪与一汽-大众合作的这20多年,最早的时候,提到技术转让或者共同开发,可能大家都觉得很陌生很遥远,但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合作已经司空见惯,涉及到研发和生产流程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在共同研究,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如何推出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在这条路上,我们走的非常好的。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长远的影响——比如在一汽-大众奥迪的生产线上,通过生产工艺方面的合作,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有能力研发生产自己的发动机。

  举例来说,今年要在中国上市全新奥迪A6L(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这款车体现了很多奥迪的领先科技,其中就有奥迪最新的铝制轻量化技术,对中国的市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领域的合作。在这里面我们要很骄傲的说,通过完成全新奥迪A6L的开发和国产化,一汽-大众奥迪又一次成为中国汽车业的科技先锋,在铝制车门和铝制机盖技术上开创了先河,成为第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高档汽车生产厂。

    会研究公车政策

  新浪汽车:中国的公务车采购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向自主品牌倾斜。未来奥迪是否会担心逐渐失去这一部分市场?

  施泰德:首先,公务车市场的发展、调整与中国的国家政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作为厂商,奥迪一向尊重并遵守中国政府的各项规定。现在政策还在征求意见之初,我们在耐心等待的同时也在进行严密的判断,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政策形式制定应对方法。

  另一方面,奥迪目前在中国的产品组合非常丰富,我们有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不同产品,所以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客户群体和品牌形象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汽-大众奥迪目前在中国的销量中,已有超过80%属于个人购买,公务车销售的比例正在逐渐缩小。

  所以整体来说我们是乐观的,奥迪在中国20多年,经历过那么多风雨,我们总能在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案,相信在未来也会是这样。

(编辑:一伟)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