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中国高管减持套现 自主缺钱酝酿融资
记者 吴琼
股价高高在上的华晨中国,收获了高管们的“大礼”。2012年初,以华晨中国主席吴小安、行政总裁祁玉民及非执行董事雷晓阳为首的高管们,迫不及待地行使了沉寂多年的股票期权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大手笔抛售。
行权后即刻减持
来自香港联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行政总裁祁玉民持股(含股票期权)分三次减持450万股,套现4002万港元。外界恐怕难以想象,2011年12月12日以前,这450万股只是祁玉民拥有的股票期权,与另外450万股期权一样沉寂在账户中。华晨中国主席吴小安的行动也相当迅猛,短短三天内,沽售225万股,套现2042万港元。与祁玉民一样,吴小安行使股票期权的时间亦与抛售日相当接近。
作为华晨中国的最大股东,华晨集团显得有些沉默。当问及华晨中国高管的抛售潮,华晨集团一位高管声称:“抛售或许源于股票期权即将到期,高管们不得不行权。”但经过查阅华晨中国的公开资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第一,以祁玉民为例,其曾经拥有的900万股股票期权,授予日为2008年12月22日,到期日为2018年12月21日。多数高管的期权到期日均与祁玉民相同;第二,吴小安此前有一笔280万股的期权于2011年6月1日到期,但他选择了2011年5月24日行权,并于2011年6月24日以均价7.99港元悉数抛售。
内部再调整信号
外界盛传,在种种经营压力下,华晨集团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震动。作为华晨集团旗下最大的融资平台,华晨中国正承担着巨大的融资压力。这推动了华晨中国高管们尽早落袋为安的决心。
2012年初,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换帅。原华晨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为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原华晨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沈毅将另有任用(其担任的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职务不变)。这也是五年之内华晨集团第四次更换销售总经理,前三任销售总经理分别为杨波、刘志刚、沈毅,其中杨波、刘志刚曾经选择离开华晨集团。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自主品牌经营不尽如人意,华晨集团正在进行一轮密集的人事调整和机构调整。在华晨集团旗下,除了合资企业华晨宝马业绩增长迅猛外,自主品牌业务表现远未达到预期。第一,华晨金杯客车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2011年金杯客车销量没能完成全年10万辆的目标,利润大幅下滑,而在此情况下,金杯还得面对2012年换代的成本压力和市场考验;第二,华晨自主品牌“中华”轿车表现欠佳。2011年华晨“中华”原计划销售19.7万辆,但实际销量仅为15.24万辆。
此外,华晨集团多年来的构想一直未能实现。主管部门一直希望华晨汽车能够做大专用车,推动当地汽车工业发展。但是,专用车年销量有限,投资却不菲,这进一步加剧了华晨集团的资金压力。此前,华晨集团一直希望将更多资金用于扶持自主品牌轿车发展。
记者了解,华晨集团拥有的上市资产中,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认知度远远高于内地A股上市公司。2011年以来,由于香港融资程序较为简单,不少国内大集团选择了赴港融资。就在华晨高管急忙抛售后不久,昨日,华晨集团一位高管透露,考虑到长期发展资金不足,华晨集团正在酝酿新一轮资本运作。
华晨高管“抛售”真相
华晨中国上演了一场高管集体抛售的大戏。2012年伊始,华晨中国(1114HK)三大高管们果断套现685万股,套现金额高达6135.8万港元。在数日的大举抛售后,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华晨中国行政总裁祁玉民持股(含股票期权)比例锐减至50%。此前祁玉民从未沽售过华晨中国的股票。
在华晨中国高管齐齐抛售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这是祁玉民主导的新一场资本运作开始,还是一场大震动的前奏?
多年以来,祁玉民一直梦想建立拥有强大自主品牌的华晨汽车集团。但时至2011年底,华晨汽车集团虽然走出了无米下锅的困境,却仍然身陷自主品牌表现差强人意的泥潭。华晨中国的高增长,仍然归功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以祁玉民为首的华晨汽车集团高管们,应该如何解释华晨汽车集团的成绩单?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持续关注华晨汽车集团及华晨中国。同时,也关注那些前脚行权、后脚匆忙抛售的华晨高管们。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