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企业新闻>正文

上汽复苏MG品牌:攘外必先安内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 08:55   盖世汽车网   字号:

  作者:渐凉

  上汽正在积极复苏MG的国际影响力,但这种努力显然是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的。不过我们认为,这样的举措对当下的MG而言并非最佳时机。MG要想在海外涅磐重生,必须建立在中国国内市场稳固的基础之上。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业协会(SMMT)公布的年度汽车销售统计数据,2011年全年MG在英国的销售业绩为360辆(目前英国市场上只有一款MG6在售),所占市场份额为0.02%,而同期定位小众化的跑车品牌玛莎拉蒂的销量都达到了388辆,MG的这一业绩仅在莲花双龙之上,后两者在去年分别实现了329辆和194辆。

  作为将直接打开西欧市场腹地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品牌,MG不论是在上汽还是国家层面都被寄予厚望。2011年6月28日,温家宝在他的访英之旅中曾专程来到伯明翰上海汽车欧洲研发中心,参加MG6 Magnette的下线仪式。在仪式上温家宝对MG6项目创给予了较高评价和期许,他认为这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有效利用了中国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英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具备并充分利用了这样的资源,MG在英国的成功似乎指日可待,而一旦在英国市场取得突破,也将真正打开西欧市场的缺口,让中国汽车品牌在真正意义上涉猎欧洲市场。然而,并不如意的前期推广没有让MG一炮打响。

  为何这样一个曾叱咤车坛,拥有百万计的拥趸的品牌会遭致如此冷遇?

  历史上,MG汽车俱乐部(MG Car Club)的会员数在辉煌时期一度超过百万之众,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品牌汽车俱乐部。而今该俱乐部的全球会员已缩至三万余人。MG在英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已不堪回首。

  在上汽整合南汽并继续选择延用MG品牌,且保留了伯明翰长桥工厂的消息传至英国后确引起了一阵关于讨论MG的小高潮,然而对此感到兴奋的英国民众中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MG拥趸,时下年轻人对此却很难有这样情感上的认同。这不足为奇,因为MG被转手出售后在英国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推出新车型,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这个品牌。跨度如此之久的市场断层,让重生后并依然将定位瞄准走在消费时尚前沿的年轻个性群体的MG感到压力十足。

  如何让MG在年轻群众中再度焕发活力,显然上汽不能沉醉在MG的过去,完全地重新进行市场调研、消费者需求分析以及驾驶习惯记录等都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再根据细分市场的变化重新梳理MG的潜在购买群体,制定攻坚战略,基本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面对今非昔比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消费习惯,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挠头的工作。不过,来自产品方面的压力对上汽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

  英国作为非常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普通民众对汽车的认识较为客观全面,因此MG要想打动潜在购买者,除了要继续秉承MG的品牌文化和设计理念,而且要在关键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方面有继承和突破,否则很难说服英国的消费者为一款只有外观而内里实则老化的车型埋单。如同样在国内有销售的MG6 1.8T,其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和 5速手动变速箱就被指技术老旧,并已因此受到市场的诟病。去年上市5个月仅完成360辆的销售业绩,预示着MG的“回家”之路并不顺利。如何让中国的MG燃起英国消费者的热情,除了产品外观,核心技术的跟进才能体现上汽复苏这一品牌的诚意。

  在上汽的投资规划中,除已投入230亿元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还将投入220亿元用于自主品牌荣威和MG的研发与制造。应该说,这样的投入足够彰显上汽发展旗下自主品牌的决心,但这很难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尚未站稳脚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力去英国复兴MG品牌意义并不大。

  我们认为,近几年内,上汽应将MG的市场重心放在国内,可以继续加大对伯明翰研发中心的投入打造一流的研发能力,再将这种研发能力反哺中国市场,从而着重塑造MG的品牌形象、产品特性以及积累后续研发实力。只有让MG进入国内的主流市场并受得消费者认可,再考虑将其打入海外成熟市场,且不应局限在英国市场,毕竟MG在该国已经属于没落品牌,要想让其完全复苏所付出的代价或许比重新开拓一个海外市场更难。

  无论怎样,“攘外必先安内”是MG必须要先完成的一步,否则根基不稳。

(编辑:路宁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