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遭遇“零增长”寒流
时至今日,开放并不只是合资一途。
车市似乎正在打破“黄金十年”以来的运行轨迹,即是有起有落,但高增长甚至“井喷”的时间长,低迷调整的年份很少。今年整体汽车增长实际上近乎零,不仅跑输GDP,更是十多年来的最低谷。更遭糕的是,按照目前业内的主流预测,明年车市并不会进入另一个增长期,可能还是接近零增长状态。
如果持续两三年保持零增长状态,车市会怎么样?这是一个没有经验可经借鉴的严峻问题。
从今年的车市竞争态势来看,正在形成强者更强的格局。通用汽车刚刚公布,今年11月在华销量增长了20.4%,年内累计销售超过235万辆,增长8.2%,已达到去年的总体水平。相比之下,一些相对弱势的合资公司已拿不出稍微漂亮些的数据,内资车企更是拿不出手,因为实际情况已经是负增长。
弱肉强食,这本是一个正常市场应有的状态。在过去中国车市持续高增长的好日子中,是个企业都能卖出汽车,只见企业新生儿,不见企业倒闭的情况,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而现在市场正在回归常态。
与过去“黄金十年”的另一个不同是,中国车市的年产销规模已接近2000万辆,同时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多数大城市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业发展面临社会和环境的空前压力。也即是说,尽管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相比国际水平仍然很有潜力,但汽车业不可能再要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
这样的大背景转换,必然带来汽车业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化和升级。而强者更强格局悄然呈现的另一面,是处于弱势的内资车企和本土品牌,将遭遇猛烈的“零增长”寒流,成为当前汽车业在开放多年之后,需要正面化解的一大棘手问题。
今年是入世十年,正是市场的开放,带来了汽车业的繁荣,这是公论。然而,本土品牌能否继续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壮大的机会,现在却需要更多的担心。因为市场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个别本土车企将面临覆灭的考验。
无疑,市场需要继续开放竞争,才能健康前行。但时至今日,开放并不只是合资一途。在目前汽车业以合资为底色,大集团以合资为支柱的背景下,正是需要转变这种持续二十多年的思维。
除了国家政策对自主品牌更多实在的支持之外,应转变一切依赖合资的思维,通过技术收购、资本结盟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扶持本土大集团和新秀,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发展中国汽车品牌。而整个汽车业的企业结构和政策导向,也需要来个大转型。
陈志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