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日系车加速落户广州 技术体系差异大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07:3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字号:

  昨日广州车展迎客近12万人,今天车展将进入尾声。记者注意到,除了参观的人流外,本次车展多了日商客户的身影。由于天灾不断和日元持续升值,这些因素正深远影响到日系车企的产业格局。日系汽车配套通用性极低,因此一个突然事件就能导致零部件供应短缺,进而影响汽车产量。记者昨日获悉,日本爱知、长野两个县不少企业今年纷纷参加广州车展谋求商机,250个零部件展中,它们就占了多数。广州目前齐聚三大日系车企,广州能否承接日系汽车产业转移?它们在中国的现地生产、现地采购和现地研发又面临着哪些“瓶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展开了调查。

  现状

  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块电子芯片的企业,就能够影响到整个日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4月广本自主品牌 “理念” 上市时正好遭遇日本地震,国产率超过98%的理念S1恰好也用到了一片日本瑞萨公司产的汽车芯片。

  姚一鸣说,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但是只要缺了一个,生产就要中断。“由于这家芯片企业供应链被破坏,导致当时每个销售店只有两三台样车,没有办法交货。直到7月份销售才算正式开始。”

  记者留意到,日系几个厂家恢复生产的速度有早有晚。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内部调整的效率,特别是如何解决配套零部件的通用性问题。

  姚一鸣表示,本田的通用性较低,“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尽管这样做会有成本竞争力的优势,但是一旦碰到罢工、地震这样的问题风险就很大。他表示,中方有必要促使日本汽车企业多考虑这种风险,加强零部件的通用性。

  趋势

  日本“汽车之乡”组团来粤

  记者了解到,广州汽车零部件生产“底子”不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零部件企业约有800家,广州就占了五六百家。广州还是国家汽车零部件12个出口基地之一,去年汽车整车零部件出口达到18亿元,仅排在上海之后。

  日本相关企业非常看重广州市场。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日本零部件企业密集亮相。日本零部件展位始终人气高涨,很多零部件企业都专门带备了中文资料,一家生产车内吸尘设备的厂家还用中文书写了广告词,并且请参观者踩上踏板感受一番。除了与潜在买家频繁交流,日本展馆内各参展企业彼此之间的互动也十分热络,换名片、拿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广州代表处事业部部长助理赵飞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很多有意愿到中国了解市场环境的企业前来参加本届广州车展,参展企业共有170家,设有250个展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的中小企业。

  据他介绍,震后日本零部件制造企业普遍抱有向外发展的积极态度,有的企业还希望加速海外战略,而广州汇聚了三大日系车品牌,“对日本零部件制造企业来说,这样的城市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希望借广州车展打造日本企业走出去的平台。”他告诉记者,此次日本爱知、长野两个县组织了不少县内企业来广州,其中爱知县有“汽车之乡”的美誉,“相对于整车,零部件企业到中国发展起步稍晚,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

  广州车展零部件参展商恩悌(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的陶燏告诉本报,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其他方面的成本,在中国开厂都比在日本划算。迈进精密部件(东莞)有限公司营业部副经理苏志雄也认为,如今汽车市场有复苏的迹象,需要继续加大投放资源,现在布局中国正是时候。

  “我们会以非常开放的姿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行业来我们这里寻找发展,广州将提供良好的服务。”昨日,广东省外经贸厅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今年已在日本举行过专门的投资推介会,希望向对方介绍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为他们落户广东提供手续上的便利。

  问题

  技术体系尚有差距

  不过,广东承接日本汽车配套产业的形势并不乐观。据汽车业权威人士透露,日本部分核心零部件的配套最近并没有转移到国内,反而转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东外经贸厅消息人士指出,本地零部件企业还有很多关键领域需要去突破,虽然有日企表达了要设厂的意向,但是能否真正都落户仍然悬而未决。

  昨日,多名日本零部件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一些担忧,比如迈进精密部件营业部副经理苏志雄认为,相比通用性问题,中日企业管理体系的差异更大。

  记者了解到,在技术体系上本地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电器院下属的广州威凯检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春荣以占整车零部件比重超四成的电子类零部件为例向本报分析,该零部件关系着汽车的娱乐性、安全性,但是国内同行在知识背景和可靠性上有差距,产品出来后的检验和测试能力不够,所以应尽快提高电子工程师的水平。

  车企人士也认为,要承接日系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自身需要先做“革命”。姚一鸣说,本田确实在中国加大现地研发、现地采购力度,不过他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公司体制能否适应。

  东风日产总经理松元史明对此持积极态度。他向记者透露,合资公司目前约有研发人员500名,未来这一团队还将不断扩大。将来中国的研发人员还将进入NISSAN品牌的研发,并不断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从而让中国成为日产继日本、欧洲、美国之后另一重要研发中心。(文/记者刘俊、叶卡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