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特权意识不除 公务车标签无用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11月05日 09:28   新京报   字号:

  公务账目透明、公开,普通人都可以查到,更难逃过审计部门和媒体的挑剔,也无须用这种形式来“方便监督”。  据媒体报道,从10月10日起,青海省级党政机关所有公务用车都要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张贴公务用车标识后上路行驶。据称,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公众和舆论监督,抑制公车私用行为。

  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显示,68.40%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会很好,贴标识成本低,且容易识别监督”,20.90%的受访者认为难说,“公车”容易识别,“私用”无法证实。

  其实,这种给公务用车张贴明显标志的做法,在国际上并不普遍,事实上相对于中国,大多数国家的公务用车数量较少,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公务员即便上下班也使用私人汽车,仅仅在真正“出公务”时才使用公务车辆,张贴明显标志并无特别必要。官员、公务员的账目透明、公开,普通人都可以查到,更难逃过审计部门和媒体的挑剔,也无须用这种形式来“方便监督”。

  在封建帝制时代,“公务用车”倒是有“明显公车标识”,如用几匹马,什么颜色的马拉车,轿子是几个人抬的,用蓝色还是绿色,前面用多少响锣开道,用不用“肃静”、“回避”之类的牌子,都一一和职位挂钩,出行的是知府还是知县,在这些“明显标识”面前一览无余。但在那个时代,这种“明显标识”只能反过来凸显“官威”,又哪里能抑制公车私用行为?方便监督,更是一句空话。

  不仅如此,倘若“特权”意识浓厚,在社会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一路绿灯,处处方便,则给所有公务用车贴上“公务用车明显标识”,不啻于回避牌上街,铜锣开道,可想而知,如此“抑制公车私用行为”,究竟会抑制特权,还是会助长特权?

  青海省有关方面推出这一政策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可知,“方便公众监督”不能单靠一两个可能浮于表面的动作,而需要一整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如公务账目明细公开,各项开支透明,如对公众举报、舆论披露给予鼓励、保护和认真对待,让全社会都明白,政府是认真清理特权,认真抑制公车私用,让舆论、公众可以对各项公共收支一览无余,知道每辆车、每笔汽油费的来龙去脉,贴不贴标识,又有什么关系?

  不仅如此,有关方面更应身自垂范,自上而下地整肃特权意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特权一路顺风”的现象,为公权力设立“交通岗”、“红绿灯”、“纠察哨”,让公务用车和私车一样享受平等的路权,进一步说,让“官”和民在社会上处于真正的平等地位。

  倘特权意识不除,特权便利不改,只在公务标签上做文章,效果会如何?大家不妨想一想,中国公务用车的数量是怎样的一个量级,如果满大街都是顶着“官标”的车来来往往,究竟是抑制特权,还是炫耀特权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郝玥)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