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遭遇“历史包袱”
9月1日,离双龙重返中国首款产品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家原授权经销商聚集在双龙汽车(上海)有限公司集体维权,给正欲重振中国市场的双龙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这也是双龙重返中国经受的第一个考验。 “冤有头,债无主”
事情的起因是今年3月韩国双龙汽车卖给印度马亨德拉集团后,期待借助经销商集团的力量重新发力中国市场,但与过去的经销商并未谈拢后续协议,导致19家最终未签订协议的经销商群集上海滩,开展集体维权行动。
这场矛盾的根源在于双龙退出中国后,与经销商签订的一份《经销商过渡协议》。时间追溯到2005年,上汽作为总代理与双龙合作,在全国招募并保留了41家经销商。但由于此后双龙内部问题合作终止。代理合作在2011年2月15日到期后,韩国双龙汽车为了维护双龙汽车品牌形象,要求41家经销商继续销售与售后工作,并与经销商签订了《经销商过渡协议》,主要负责针对已购双龙汽车用户的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
“这些维权的经销商目的并不一样,一种是愿意做下去的,想通过这种维权方式得到厂家的重视;第二种就是不愿意继续做,目标就是要赔偿;第三种就是观望的,能有赔偿就赔偿,能继续做就继续做”,双龙南区分销商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这可能是一个博弈过程,厂家也希望分销商能够尽可能与原经销商达成协议,原经销商也会通过一些手段提出要求,但我们最终会选择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有实力且有信心的经销商继续合作。”
“从法律上来讲,如果原经销商就代理权寻求解决途径,应该直接找原来的合同主体上汽集团”,双龙南区分销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理论上,此前上汽双龙合作期间,上汽作为双龙汽车中国区域总代理,负责从韩国双龙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等,售卖给其组建的经销商网络,现在合作中断,经销商有库存积压,理应找上汽来负责。但实际的情况是,上汽相关的部门已经撤销,经销商无从找人协商赔偿事宜,因此矛头便指向重返中国的双龙。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认为,双龙中国无法绕过这个障碍,毕竟是双龙要求签订的《经销商过渡协议》,而且作为品牌厂家,也必须承担相关责任,比如就经销商诉求重新与上汽沟通。
同时,分销商也有义务帮助双龙汽车顺利过渡。记者了解到,鉴于上汽和双龙的合作并不顺利,一旦走上这个程序,可以预计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端。这部分维权的经销商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赔偿要求直接指向现在的双龙,但其中大部分又是双龙无法做到的。巨大的诉求分歧下,这场矛盾和冲突目前并没有结果,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的可能性极低。
双龙艰难重启
不过,发生维权事件仍然令双龙南区分销商相关负责人有些吃惊。据其介绍,双龙厂家较早前就已经要求两家分销商与原上汽双龙经销商进行继续合作的沟通。“我们跟南区的原上汽双龙经销商的沟通比较顺利,比如我们已经授权海南,广州的原经销商并正式签约,昆明,四川,重庆和江西等地原经销商已经在商谈之中,并已初步达成协议。”
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此次维权联盟共由19家经销商组成,大连忠发集团是此次联盟的主要负责人,这其中只有湖南、江西两家南区经销商参与了维权行动。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两家经销商也正在与南区分销商就代理协议商讨之中。
据了解,双龙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在8月底就曾经发出通告邮件,知会现有两家分销商,计划对原来所有上汽双龙经销商发出公函,要求这些经销商在9月1日-9月9日之间,尽快与现有两家分销商沟通。
据双龙南区分销商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则公函的目的,则是通过现在的分销商,对原有经销商进行分类,看哪一些是有意愿继续经营下去,哪一些是决意退出的。但双龙没有料到的是,公函还未发出,有一部分经销商已经提前做出反应。
从维权联盟组织所需要的时间考虑,显然,这些矛盾存在已久并且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双龙厂家也意识到这些矛盾会对今后的业务带来麻烦,所以才有了上述拟发公函。但一部分经销商并不愿意继续等待和协商,而是直接选择维权。维权的诉求,是以要求赔偿而居多。
决意退出经销商成最大障碍
据了解,一些原上汽双龙经销商在向目前的分销商提交目标计划时,其年度销售计划仅一两百台,这显然不符合双龙以及目前两个分销商的要求。该负责人也表示,这种目标连一个店的生存都难以维持下去,更不用谈发展的问题。“因此还是希望有诚意的,有发展眼光的来与我们商谈。”
“从分销商角度来看,有诚意继续经营的原经销商会主动找分销商来商谈这个事情,至少会有前期沟通。像一些经销商,比如销售业绩和服务水准原本做的不是很好,现在去维权摆明姿态就是已经放弃并要求获得赔偿,这样的经销商我们会审慎对待,相信庞大公司也会一样”。这位负责人表示。
双龙中国目前最紧要的,恐怕是尽快厘清经销商的诉求,承担起退出经销商的手尾工作。如果双龙能顺利打开市场,那么这个群体可能会瓦解缩小。但是在打开市场前,这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