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专利存隐患 七成新能源车企或将成被告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9月07日 11:53   汽车商报  潘明军 字号:

  古希腊有个传说: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后来,人们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告诫人们要经常反思潜在的风险并化解之。

  而如今,中国电动车电池领域似乎也正在遭遇“达摩克利斯之剑”。近日,某企业代表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国内锂电池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专利隐患,由于不掌握专利主导权,国内70%新能源整车企业及电池供应商将来有可能会成为“被告”。

  诱人的“蛋糕”

  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利好政策地不断出台,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锂电池制造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在各地上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做锂离子电池的企业达到300多家,而做磷酸铁锂材料的企业也达到100多家。

  看似高新技术的电池行业,其实进入的门槛似乎并不高。常熟合众环保能源科技研究所所长沙永康告诉汽车商报记者,以一家年产2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小厂为例,其生产设备投资只需220万元(不包括检测设备仪器),而其一年的产值却高达3000万元。而电池背后的利润也大的惊人。

  国联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毛利率高达40%~70%,远远超过作为正极材料的锰酸锂和钴酸锂(毛利率分别约为40%、20%)。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国内电动车产业中重要地位。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公布的17款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中,有11款搭载了锂离子电池,而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又占了绝大多数。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预测,到2012年,新能源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按每辆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七万元,动力锂电池的正极磷酸铁锂材料52公斤,负极材料41公斤,电解液40公斤计算,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将带动5.2万吨正极材料,4.1万吨负极材料,四万吨电解液的需求。对于国内电池厂商而言,这将是一个总产值700亿元的大蛋糕。

  专利隐患

  面对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各国企业自然都不想错失。

  “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世界3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201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约为50亿只,中国生产了16亿只,占到了32%。”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日前表示。然而,如此庞大的锂电池产业,却面临极大的材料专利纠纷,这也成为悬在中国锂电池行业头顶的利剑。

  台湾立凯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立凯”)中国区总经理杨智伟告诉汽车商报,在磷酸铁锂电池和材料领域,有三大核心技术专利是无法绕行的,其中一个是包敷碳技术专利,后两个是磷酸铁锂本身材料专利和碳热还原技术专利。前者已经在华申请,加拿大Phostech公司拥有独家使用权;后者尚未到中国申请专利,分别归属于加拿大Phostech公司和美国威能公司。

  面对专利壁垒,部分国内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的“隔离膜”。“目前,国产隔离膜相比国外优秀隔离膜的主要区别在国产的一致性差,使用国产隔离膜会导致电池质量不稳定。”浙江中宇锂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郭华表示,“虽然有少数企业称专利没有问题,但据我所知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加拿大Phostech公司在华获得包敷碳技术专利,以及威能等公司抢占中国市场步伐的加快,专利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不容回避。”

  记者了解到,以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为代表,目前正在联合多家电池企业积极行动,收集证据,以证明加拿大Phostech公司去年在华申请的磷酸铁锂包敷碳技术专利无效。

  但杨智伟表示,在包敷碳技术专利申诉方面,由于加拿大Phostech公司在2000年就已经获得专利,而国内是2003年以后才开始研究,这方面很难获得成功。

  记者从《专利法》公开的第22条规定了解到,专利申请至少要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且没有其他实质性问题,才能被授权。而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最好的举证方法是找出一篇或多篇此前已经公开的文献,与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对比,如果重合,则可证明专利缺乏新颖性。

  诉讼风险堪忧

  “虽然磷酸铁锂本身材料专利与美国威能公司的碳热还原技术专利在中国没有获得申请,”但河南环宇董事长李中东担心,“两者却和包敷碳技术专利一起在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国申请了专利保护。未来,中国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一旦出口美、英等上述7国,将会遭遇专利风险。”

  杨智伟曾做过一个统计,目前国内企业所拥有的220个左右专利,都不是核心专利,很多专利申请都是用来报项目用的。目前获得加拿大Phostech公司专利授权在华开展业务的只有台湾立凯一家,而与其合作的国内企业只有ATL、力神、比克等少数几家,大多数电池企业均为侵权生产和销售。

  “不管现实如何,国内70%新能源整车企业及电池供应商将来有可能会成为‘被告’,是整个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某业内人士向表示了担忧,“在‘弯道超车’的路上,莫让专利技术成为电动车发展的绊脚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