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原创合资自主紧盯新能源 捷径与无奈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16:26   新浪汽车  裴达军 字号:

  提要:合资自主都开始设想嫁接上新能源车,这或许是一种与中国政府、合资企业中方以及市场博弈后的结果。对于外资来说,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而对于中方来说,则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无奈。

  新浪汽车 裴达军

  《新视点》是新浪汽车倾力打造的分析评论类栏目,我们本着为中国汽车发展负责的态度,以中国汽车健康发展为立足点,对中国及国际汽车新闻、行业热点、市场行情等做定期分析、评论。关注眼前的,看清背后的,我们与中国汽车共同发展。

  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从概念炒作到推出车型,已近4年光景,广本的理念S1不管卖得好与否,但其宣告合资自主正式走向车市舞台。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合资自主似乎成了合资企业的必杀技。

  以往嘴上很硬反对的一些合资企业,也开始改变态度,准备做合资自主品牌,时光轮转到眼下,很多主流合资企业都在蓄势自主品牌。和以往不同的是,还未推出自主品牌车型的合资企业,却将未来的车型首先盯在了新能源车上。比如北京现代(年底发布品牌)、东风日产启辰(前期5款车型必有新能源车)、一汽-大众开利等,都将电动车作为主攻的一个方向。即使有些合资自主品牌还未推出,也未有成型的产品规划,但以合资自主品牌去打造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电动车,似乎成为了合资企业的一个方向。

  合资自主概念炒作了数年,技术来源以及技术的先进程度,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9月3日天津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质问非常不客气:“如果把合资企业过时的车型换个牌子卖就唤作合资自主,是挂新羊头卖老狗肉。”徐留平甚至不客气说,如果这样,“是中国汽车的一种耻辱。”

  合资自主的路径、前景和政策环境,其实还并不明朗,首个产品广本的理念S1很大程度上是思迪的化身,虽然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都会吹嘘车型是全新开发,但业界都清楚,作为定位低于合资品牌本身的“陪衬”物,以抢占传统自主品牌市场为重任,因此不能对于车型和技术给予更高的期望,合资企业20多年的历程中,中方在核心技术的获取上,都难有作为,指望合资自主,更不现实。

  与此同时,合资自主都开始设想嫁接上新能源,这或许是一种与中国政府、合资企业中方以及市场博弈后的结果,但这究竟是一种无奈还是捷径呢?对于外资来说,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而对于中方来说,则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无奈。

  日产聆风与其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的关系,就有代表性。在聆风无法国产的大局下,日产在中国的事业计划果断地提出,日产电动车的国产则由启辰品牌承担,聆风则将以进口车的形式两线作战。好在日产明确在前期启辰投产的5款车型中,有一个是电动车。

  而一汽-大众和北京现代就更加直接,北现自主品牌首先发布的,就是电动车;而一汽-大众开利似乎从品牌落地就是以电动车的形式为载体的。

  除了逢迎中国新能源车的政策需要外,合资自主在发展初期就导入电动车,这确实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不需要等待合资自主做好品牌、打下市场基础后再推电动车,这或许是合资自主另辟蹊径的一种思路,就连一些还未做轿车打算进军轿车行业的企业也是如此,不久前,据一个正在蓄谋进入轿车行业的商用车企业内部人士透露,它们的轿车项目也是从新能源车切入。

  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新能源车成为企业们首当其冲的重任,利用合资自主品牌迅速切入新能源领域,大家几乎在一个市场、政策空间的起跑线上,这解决了外资品牌导入新能源车的成本、政策难度,而对于中国汽车来说,合资自主的车型必将重重施压传统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而利用外资的新能源资源,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再度形成压力。

  其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对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来说,新能源的重任其实一般都在集团层面承担,合资企业除了要卖好传统产品外,打造自主品牌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挤占低端市场。如今新能源的大势恰恰到来,多数合资自主品牌在规划还未出台、或者刚刚推出产品的时候,就要兼顾新能源车,这无形中在打造品牌方面有了不同的市场环境。

  合资自主新能源也要一方面在中低端传统市场攻城拔寨,一方面必须顾及新能源车,满足集团层面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无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李欢)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