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临产”
被称为把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脉搏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十年规划》),自去年10月发布征求意见稿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浅”,出台时间表的传闻也从去年年内传到今年6月底,再传到今年年底,这也让很多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步伐日趋放缓。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人士处获悉,反复修改过的《十年规划》的协调工作已经完成,国务院正在审定中,不用等到年底,很快就会出台,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将更加明朗。
技术路线之争有定论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十年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在于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一直有争议,由此导致各部门意见不一。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起初在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并没有明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被统称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而后来的一系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却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混合动力则被归为节能汽车,并且在私人购车补偿标准上也差异较大——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最高补助5~6万元,而非插电的普通混合动力车只能一次性定额补贴3000元。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最大驱动力,但补贴标准的巨大差异让业界误认为,国家只支持电动车,而不支持混合动力车,有些企业甚至犹豫是否要放弃混合动力技术研发而直奔纯电动“主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再三向记者强调,政府并不是不支持混合动力,而是将其划为节能技术范畴来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本较低,通过税收优惠就可实现盈利,很容易推广。而现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性价比很差,在初期必须有财政的补贴才能在市场上销售。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划分是通过技术的先进性、经济上的薄弱和成本高结合起来定的。”
事实上,在《十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定义为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了,并且分别列出了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阶段目标,明确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而近期则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十年规划》难产的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各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和政策无法统一意见,如科技部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并且专门制定了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而工信部则倾向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各部门的利益之争导致分工协作不畅,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叶盛基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一直都很明确,那就是“三纵(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的战略布局。各个车企具体怎么做,由企业根据各地区能源发展状况而定,总的原则是能源多元化。
技术与配套建设两手抓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中,电池技术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这也是所有发展电动车的国家面临的相同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必须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电池的核心指标是能量密度,也就是单位重量有多少能量(每公斤多少瓦时),我国这个指标与国际比并不落后,但跟传统的汽油车来比,弱势就在于续时里程短,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只能在市内的短途交通或定线的公交系统。
“我国最大的劣势是电池基础研究不足,要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再大幅提高性能指标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美日都在寻找新一代电池技术突破口,冯飞说,中国有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在研究,但产学研没有很好结合。
“很多企业存在浮躁情绪,对锂电池的呼声很高。目前锂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方面应用比较成熟,但大功率的锂电池存在不稳定性,怎么突破这个瓶颈是个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将来政府对电池技术的支持会更多,企业也会加大研发投入。
冯飞还认为,电池的安全性需要高度关注,监管部门需要严格制定标准。另外,除了技术瓶颈亟待突破,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困难,特别是充电设施不完善等成为市场应用方面的较大瓶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是扩大市场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充电设施和换电模式,这就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多赢的可以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商业模式。
对于如果数百万辆电动车同时充电会冲击电网系统的担心,冯飞认为,虽然目前阶段汽车量很少,还谈不上对电网冲击,但的确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应用时的措施,除了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实时电价、政策引导用电低谷时充电,技术上的解决手段就是换电模式,将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时储存下来给电池充电,可以解决电网发电时用电不足、不发电时频繁用电的问题,换电模式也可部分弥补充电设施不足的弱势。
为了进一步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科技部近日出台的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在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突破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等,重点开发可靠性适应市场需求、性价比高的电动汽车产品。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相关试点城市适度超前地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另外,要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而在即将出台的《十年规划》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解决和政策资金支持也将是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