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汽车工业振兴不能急功近利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 08: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车贵远 字号:

  业界观察  据相关报道,当中国坐稳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大国,并日渐成为跨国车企们吸金的乐土后,跨国巨头们不仅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更是通过扩大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控制销售权等来进一步扩大话语权。跨国车企在华发展进入全面收权的阶段,在此形势下,中方企业的角色和地位日显尴尬,正有逐渐再度沦为跨国车企代工厂的境地。

  如果真的如此,国人奋斗了几十年打算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果以及愿望就全“杯具”了。合资企业的中方逐渐被边缘化,汽车行业可以说只是一个代表。不论是合资还是纯自主抑或是在造自主品牌的国有大企业集团,如果一味为了赚钱而造车,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造车,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而我们只能越来越被动地沦落为跨国汽车巨头的“使唤丫头”。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巨头对中国市场也越来越看重,同样,也就越来越强化对中国合资事业体的掌控力度,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与此相适应,是跨国巨头们在今年不断地投资扩产。同时也在尽量地提升股比,合并销售渠道,甚至于自己铺设自己的全资渠道,越来越夸张的动作直接导致有人惊呼,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是谁的?

  而要真正掌握这个知识产权,就绝对不能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有观点认为,现在国内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是很薄弱,之前像比亚迪、双环、吉利等也号称有自己品牌的汽车,但是那些汽车远看就像丰田、奔驰、宝马,事实上就是从外观到一些内饰都进行抄袭。尤其是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定是要投入到研究层面,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现在国内的一些汽车包括一些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很多都很“草莽”,很多人把汽车当成赚钱的机器,而不是要做产业。“急功近利”是现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弊病,不可能像福特和奔驰那样投入上百年的时间来进行积淀,如果从现在开始,真正投入去做核心技术的研发,几十年之后一定会有所突破。

  看看几乎与中国汽车真正同时起步的韩国,其现代集团早已经在海外攻城略地,而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依旧在为自主品牌突破品牌天花板而四处寻觅。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来说,丢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丧失自主创新的动力,全力以赴地去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振兴,中国汽车市场中国人自己做主人的愿景还是能实现的。

  (执笔:车贵远) 

(编辑:路宁宁)

微博推荐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