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合资潮:风起云涌 激辩不止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08:59   南方日报  陈志杰 字号:

  《入世10年看汽车》之合资风云

  入世10年,汽车业合资黄金十年,但也是争议的十年。

  日前,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一位博士,写下了《有钱有市场就要追求最好的技术》的文章,称中国汽车合资“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设计最终被证明完全失败,既失去了市场又得不到技术。随后,一位业内观察人士马上以《中国汽车再经不起狗屁专家的忽悠了》加以反击,中国汽车业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市场换技术”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样的争论在最近十年之中,已出现过多次,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实际上,中国加入WTO的十年来,是汽车合资合作发展最迅猛的十年,也是对“市场换技术”争辩最激烈的十年。

  通过这种争辩,我们可以窥见入世10年来,汽车业合资的风云激荡。尽管现时仍没有最好的结论,但现实将启示未来。

  争议:“市场换技术”失败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业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产品和管理,也真正开启了汽车市场化的洪流,这被形象地称之为“市场换技术”。对此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大型汽车集团,最终只是成为跨国公司的组装厂,市场没有换来技术,也不可能换来技术,而没有保护的市场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天下。而正方观点认为,合资合作打开了中国汽车业融入世界产业体系的大门,舍此则无发展。

  2005年,在广州花都的一个汽车论坛上,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直言,在发展汽车自主品牌上不要花过多精力,只要做好汽车合资就能发展好汽车产业。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对此则强烈反对,认为“自主品牌是知识产权的代表,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场有名的“龙何之争”引发了业内持续多时的争论,而最终还是谁也不能说服谁。

  这样的争论,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业合资进入最迅猛的发展时期,而日益激烈。对于“市场换技术”势必失败的焦虑,越来越笼罩在汽车业头上。

  2008年夏天,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南方日报记者的陪伴下,走进了广汽本田的车间,他此行目的正是了解合资汽车业的发展情况。

  其时,面对吴敬琏关于“市场有没有换到技术”的询问,时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明确表示:“我不认可在此过程没有换到技术,这是需要过程的。”他认为,“我们放开了市场跟国外合资,尽管有了一定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积累,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技术和品牌的沉淀。这有两个原因:外方是否愿意提供?我们是否具备嫁接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基础比较弱,必须提高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嫁接技术。如果说以前没成功,但现在时机到了。广州本田成立了10年,有了一定的资金、人才的积累,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力阶段,我们应该朝更高的方向发展。”

  吴敬琏对此持肯定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有一种舆论,改革开放多年了,技术没有换到,政策是错误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些片面的。不同的行业情况不同,有的换到的多,有的换到的少;有的是大规模地换到了,有的是小规模地换到了;有的是直接换到的,有的是通过技术、人才等溢出效应间接换到的。我想如果没有放开市场,汽车工业最近五六年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他还说:“有人说,外方对技术进行封锁,但我觉得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方面找找自己的问题。现在一些合资企业已经开始加强自主创新,这些企业处在一个门槛上,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姵姵)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