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的中国死结
李安定
■门外车谭
去年底,到瑞典采访新能源车。说到纯电动车的销售,主人告诉我,生产厂家每卖出一辆纯电动车之前,都要求用户签署一份协议,保证他充电的来源必须是一家“干净的”电力供应商。如果用户做不到这点,汽车公司宁可失去这单生意。
何为“干净”的电,在欧洲十分清晰,即利用风力、潮汐、水利、太阳能、可再生生物发出的电能。用煤发电,燃烧中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在欧洲被指为“肮脏”的电。与风力、潮汐、太阳能发电的“干净”程度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瑞典,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电力供应 “干净”的比例占几何?我被告知:水力发电占50%,风力和其它生物能源发电占45%,用煤发电只占5%。在那里使用纯电动车,有很大几率可以选用“干净”的电,真正做到“零排放”。
而在中国,根据国家电网统计,2010年,82%的电力来自煤炭,而且是含硫高、灰分高的劣质煤。中国今天被视为全球碳排放大国,烧煤的贡献度名列前茅。未来的形势也不乐观,到2020年,用煤炭发电仍将占到电力供应量的71%。而水电、风电、太阳能,加上还在争议中的核能发电,比例仍然不到三成。
数据表明:采用先进技术的燃油发动机的排放,已经做到比煤电更干净。以国产1.4TSI高尔夫为例,从油井到车轮能量消耗的整个周期中,二氧化碳排放为每公里 143克,搭载柴油发动机排放111克;而同等功率的电动车所需的电能,在用国内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每百公里171克。这里还没有算上使用大量重型卡车排成长龙,把煤炭从产地运到沿海电厂途中的燃油能耗与排放。
一个简单而质朴的事实:在煤电占绝对份额的中国,原本可能做到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完全失去了节能减排的意义。且不说,还没有算上电池在生产和废弃后的高污染以及安全方面的高风险。以“零排放”鼓吹在中国发展电动车,不过是排放污染前移的 “皇帝的新衣”罢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