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事千斤顶 发展校车缓解交通拥堵可行吗(2)
梁洪:广告之后欢迎回来,这里是北京交通广播正在播出的《车事千斤顶》,今天和大家一起买顶的是梁洪、林贺,还有我们的小编阿东。我们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校车,希望在今天这期节目结束之后,林贺可以结束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送女儿的悲惨命运。
刚才我们也说了校车推广为什么这么难,首先就是大家都不能够就近上学。其次就是安全的问题能不能保障。然后就是校车的数量、质量能不能达到标准等等。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环绕一下四周别的国家是怎么做的。我们是不是请特别会念东西的、朗诵的林贺给我们来朗诵一下我们的背景资料。
林贺:你是真不心疼早晨4点送孩子的我,我告诉你。
梁洪:你给大家念念,看人家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都是怎么干的地
林贺:我们手里这个数据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笼统的数据,但是可以值得我们去借鉴一下。比如我们先看一下德国,德国是校车由专门的运输公司提供的。比如说在北京,像北京BUS或者是运通等等一些公司,由专门的一些公司来提供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校车,然后它的特点就是在车站设立明显标志,今天你在姥姥家,明天你在奶奶家,后天你在大姨家,你在就近的范围内都可以找到BUS的标志,可以找到自己的学校,去乘坐这个校车,相对来说可能是更高级的公交车,这是德国。
在加拿大就相对来说对车的武装做得很好,在加拿大校车的车头会伸出大约有一米长的黄色的标准杆,意思是别靠近我,靠近我,我弄你。相对来说对校车的武装更好。比如说在校车的杆上写着“stop”或者写着“停”,当校车靠站的时候。
梁洪:加拿大肯定写的是stop。
林贺:他不会写停。
梁洪:对,他不会写停,谢谢你。
林贺:不会写踩一脚。比如说在法国,法规相对对司机的要求很有特点,它必须要求你这个司机,法国也是按省分的,必须获得省级,按照北京来算,必须有A+的本,就是A本多少年以上才可以开校车,主要是考虑到驾驶安全的问题。
而英国在2003年的时候又对校车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改革,它提高本身车的造价,由原来的红色,我们知道大鼻子头的红色车改成现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深黄色。而且英国说了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指的是一旦学校跨入校车,一切责任由校方负责。
另外我觉得最值得推广的就是美国,美国我们为什么放在最后说呢?它就解决了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就是学生比较分散,面比较广,人比较多,怎么办呢?同一波校车可能有20辆车,先接高中生,因为高中生的课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比如在7点先接高中生,所有的高中生都送完了之后再回到分散的地域,再接初中生,八点接初中生,然后九点再接小学生,这样就达到了物尽其用,错峰,同时也提到了一个错峰的问题。这样美国的校车乘坐安全系数和家庭轿车相比,一个是1,一个是40,也就是在美国校车的安全系数要高于私家车40倍。
梁洪:谢谢,谢谢林贺刚才为我们翻译的国外的校车的背景资料,您辛苦了。
林贺:还好吧。
梁洪:所以综合以上这些要素,我们来顶一顶,假设一下北京未来的校车可不可以这样规划,成立这样的一个公司。因为北京哪些地方有大型的学校、幼儿园我们都是可以一目了然查看的,根据这些幼儿园和学校所在地我们来合理的分配线路和路线,统一的把这个车喷成或者装成非常非常明显的让大家都知道这是一辆校车,让它在路面上行驶的时候拥有一定的特权,打括号的特权。你们觉得这样操办有没有可能性?
林贺:没有,起码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相对来说住的还是比较分散。
梁洪:住的分散没关系,统一布局。
林贺:这个统一布局就涉及到路线安排,其实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交通网,这个交通网就跟BUS一样,就跟我们的公交车一样,几点进站,几点出门,究竟安排多少车,有多少孩子,这个调度是相当精确的一个部门。
梁洪:成立一个这个部门吧。
林贺:那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针对北京的交通特点可以这样,比如说我们住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相对来说周边一点的地方,可能房子比较大,相对比较舒服,可不可以建立一个中转站,家长上车的路上把孩子带回来,比如放在四惠,比如四惠有一个特别大的学生上车的点,所有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四惠,四惠有一个班车,比如发到史家胡同,发到光明小学的,相对这样我觉得可行性有目前北京的交通状况来说还是可以讨论。
王延东:其实我倒觉得是可行,因为现在不光是校车,其实大一点的公司都有公司的班车,大家不是住在一起,而且大家也比较分散居住,但是分好几个线路,比如说走东边的线,走西边的线,走南边的线,走北边的线,其实在公司上班的人比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更分散。
林贺:这个我得使劲顶你一下。像我们都是成年人,我已经是人家的父亲了,今天这期节目不错。
梁洪:你比我们更成年。
林贺:比如说像从电台出去,比如咱们有酒仙桥班车,我可能从酒仙桥下来以后再走到九龙百货。我们都是大人无所谓,但是孩子,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无缝衔接,我可以从我们家楼下一直送到你们学校大门口,这之间都是由我看护的,阿东说的那种方法,假如说我有送到了建国门桥,是一个站点,孩子怎么从建国门桥走到比如说光明小学。
梁洪:对,林贺得揪心死他的闺女。
王延东:但是我说的校车,其实像你说的年龄比较小的,可能没有太多自主能力的,可能需要门对门的接送。但是像初中生、高中生这种情况,如果能有校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
梁洪:那林贺也不放心。这样咱们先分两个层面来顶,先顶一顶这个事怎么能成。第二部分,咱们再顶一顶以林贺为代表的众多的父亲、母亲最担心的问题,你们觉得刚才我说的那一招行不行?由市政府成立这样一个很公立性的大型的北京校车总公司,然后和北京教育口紧密的合作,共同来布这样一张北京校车的运行网。
林贺:其实可能你们不当父亲、母亲你们不知道,现在北京校车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
梁洪:那你干吗还凌晨四点。
林贺:局部、小的,但是仅限于中心区,我们家楼下就有专门去光明小学,或者专门去史家,或者去芳草地,都有,上面都喷着比如芳草地小学校车,依维柯或者是金杯,每天早晨专门有一位阿姨,有一位司机,司机下来擦车,阿姨就负责召集孩子,家长会把孩子亲手交给阿姨,阿姨护送这些孩子去学校。但这只是极个别。
梁洪:规模还很小。
林贺:规模相对比较小。
梁洪:你说我刚才说的靠谱吗?
林贺:你说的靠谱,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统一管理。代表的是什么?是统一负责。
梁洪:对,北京市校车总公司。
林贺:这只是理想化乌托邦式的想法。
梁洪:不乌托邦。
林贺:你说所有的车都由一个公司来出?
梁洪:就是这样一个公立的、带有政府色彩、完全公立的公司。
林贺:可能从经营的角度来说,作为BUS企业的老板肯定是不干的。
梁洪:不,肯定家长也要交钱,这是百分之百的,也要交钱,但不是很贵,不会让你觉得无法承受,一合算还不如四点起来浪费点时间,省点油钱。
林贺:两个方法,我的意思是从小到大慢慢的发展。比如说先针对某一个区,然后再扩大到城八区。
梁洪:先搞一个试点。
林贺:对,然后再到全市。如果按照梁洪讲的,先都码好了,先进5000辆汽车,都喷成黄色。
梁洪:我就喜欢来一个痛快的。
林贺:然后再5000个司机,5000个阿姨,全配齐了。
梁洪:真好,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还解决了就业,我还促进了消费。
林贺:最后网络怎么去布?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调度,调度很关键。像在国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梁洪:瞧阿东乐的,您是乐他还是乐我。
王延东:我乐林总,他马上就要当运输公司的总经理,所以规划得很详细。
梁洪:阿东,我真觉得我的想法挺靠谱,不是不能实现。
林贺: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像我们的父母都在北京,比如我们的兄弟姐妹都在北京,现在我们去学校接孩子,说金殿晚上去二姨家吃饭,二姨今天过生日,中彩票了,我们接着孩子直接可以开着车去二姨家。假如孩子从学校门里出来,早晨是校车送来,晚上怎么能够坐着校车去他二姨家。
王延东:我们今天去二姨家去吃宵夜。
梁洪:这就是一套管理规定,不是还有五千位阿姨吗?你必须给阿姨写一个书面的东西。“阿姨好,今天晚上我要带着小林贺去二姨家,特此证明”,咬一个血手印,一按,孩子下学的时候把这个给阿姨,你把孩子领走。
林贺:比如孩子的二姨家住天坛,一辆车20个人已经坐满了,你说你们家孩子是坐着还是站着,车是有,阿姨也有,司机也有。你说孩子是站着还是坐着?
梁洪:他怎么听不明白?你如果要带孩子去二姨家,你就跟阿姨说,今天不用阿姨和校车拉他回家,而是你开着你的私家车,接上你的女儿去二姨家。
林贺:你不还是耗费了我作为一个父亲的精力和时间吗?
梁洪:问题你不是天天去二姨家,我的苍天啊。
林贺:那有可能明天我去三姨家。
梁洪:你每个星期不是去二姨家就是去三姨家,你一共有几个姨?林贺属于胡搅蛮缠。
林贺:我明白你的意思,也就是孩子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这个没问题,你那个乌托邦式的想法可以。但是如果孩子改变路线,一周上五天课,哪怕一周改一天,你想一百个孩子一周都改一次,阿姨非疯了不可。
梁洪:不会的,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少。
林贺:这样吧,我帮你上《汽车天下》,你去先当一个月阿姨。
梁洪:阿东,你说他的担心是不是有点多余?
王延东:我觉得担心得太多余了,这个事还没干,这也怕,那也怕。
林贺:你们没当父母,你们怎么能知道呢?
梁洪:但是我跟你说贺儿,你刚才聊的只是特别特别细小的问题,细小到可以忽略的小细节。对于我这种有宏观布局思想的人来讲,忽略不计。我告诉你,就是得成立一个公司,弄五千辆车,弄五千个阿姨,弄五千个司机。
林贺:我再跟你说一个细节,假如说咱们仨都是小朋友,你们俩个大,你们俩关系好,你们天天坐前边,我天天微缩在最后一排,颠啊。
梁洪:他怎么永远都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林贺:这是作为一个家长衡量的一个标准,孩子天天回家说,“爸爸,我天天坐在最后一排,可颠了,那儿又冷,又没空调。”
王延东:抓阄呗。
梁洪:阿东,我想起一句话,人家老说人的心眼和身高、体重成反比,这句话在林贺身上得到了一个最好的体现。
王延东:太明显的体现。
林贺:我觉得全世界除了直播间里的你们俩之外,所有的家长肯定都站在我这一边。
梁洪:咱们稍后顶一顶怎么样保证孩子安全、舒适,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说的,但是在本节要结束之前,我们的宏观布局,你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
林贺:我姑且同意吧。
梁洪:真费劲,累死我了,在一段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和大家来开顶,一会儿见。
现如今北京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了,作为家长既要上下班,又要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不仅使得家长忙得不可开交,而且由于部分家长在学校周边占道停车,给原本就不畅通的道路更是增加了新的堵点。但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是通过校车来解决孩子上下学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北京能否大力发展校车来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以及能否通过校车来缓解北京拥堵的交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顶顶发展校车、缓解北京交通是否可行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