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东风日产发布了自主品牌———启辰,这是继广汽本田“理念”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之后,合资汽车公司创立的第三个自主品牌。为何合资车企纷纷发布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来何种影响?随着国企、草根民营车企和第三类合资自主车企的诞生,这场关于中国车市“后自主品牌时代”的争议,很快引发了一场业界人士的唇枪舌剑之争。
1
自主,还有伪自主?
警惕跨国公司在华推销落后车型
□摘自《汽车之友》 文/关山
历经了两年,广汽本田发布的自主品牌“理念”,还是未见产品上市,跨国公司之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们已经淘汰的车型披着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外衣重获新生。讽刺的是,中国政府鼓励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一转变。
合资“自主”绝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自主,从本质上来说,它也不是真正的“自主”。所谓的合资公司自主品牌与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毫不相干。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各项权益归合资公司所有,从根本上来说则分属于合资双方,而合资的中方从来没有在合资公司自主过。因此,说合资公司新创立的品牌是自主品牌绝对是自欺欺人。
从已经诞生的三个合资公司自主品牌车型来看,无一例外是跨国公司之前导入合资公司生产、最近几年逐渐被市场淘汰的车型。跨国公司向合资公司有偿转让这些车型平台,它的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采用跨国公司的产品,从合资公司现有的采购体系采购而来而这个体系也基本上被跨国公司控制。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任勇在“启辰”品牌公布当天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启辰的首款车型将采用日产的发动机。
唯一不同的是,它挂上了一个新设计的标志,而且美其名曰“自主品牌”。一些观点对于合资“自主”大加赞扬,认为跨国公司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在是大错特错。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存在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占领中国汽车市场,赚取超额利润,它们没有义务帮助中国提高汽车工业发展水平。
除了东风日产之外,还有多家合资公司也在计划推出“自主”品牌,其中原因值得探究。实际上,鼓励合资公司发展自主品牌的提法大概始于两三年前,但当时应者寥寥。此时,跨国公司开始热衷发展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也绝非心血来潮。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攫取更大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合资公司发展“自主”品牌有一定市场需求。从品牌定位看,新创立的品牌定位必然低于原来的跨国公司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这也是跨国公司正在努力进入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目前主要被自主品牌占据。从这个角度看,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会威胁到真正的自主品牌发展。最近几年,合资公司产品和价格下探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与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愈发激烈。
如果将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毫无疑问,这将是对中国民族汽车企业极大的打击。
检验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是不是真正的“自主”,唯一有效的方式是看它推出的第二款、第三款车型,如果还是跨国公司淘汰下来的车型,那么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就是彻头彻尾的伪自主。
2
乐观?悲观?新一轮市场换技术
合资自主品牌背后的攻守博弈
□文/江甫
迈入汽车大国的行列后,中国迫切需要打开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做强路径。在技不如人的时候,拿来主义也并非全无是处,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至少让中国本土品牌多了一种掌握核心技术的可能。
当年,中国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直到如今,北汽、通用、东风等合资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片河山。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
合资双方的博弈使得中方不能完全掌握汽车的研发技术,更多的时候,仅仅充当着代工者的角色。最近几年,鼓励发展自主品牌,以掌握先进汽车技术成为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线。2009年初,在国家推出 《2009-2011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多次提到了“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整车研发,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政府更是不断通过优惠政策、经济杠杆,来调节生产、研发的方向,自主品牌成为了重点“照顾”的对象。合资企业也想从政策优惠上分一杯羹,推出自主品牌,便成了顺势之举。
而合资企业的另一个如意算盘是打入中国的二三线市场。一直以来,合资品牌坚持“高举高打”,高端和高价位成为合资品牌的标志。新的合资自主品牌则更为“低调”,东风日产启辰首款车型源自骐达平台,是一款排量1.6L主打运动风格的两厢小车。第一款启辰车的价格应该在7万~10万元,瞄准的对手是奇瑞风云、华晨骏捷FRV等车型。“低成本,高价值”是合资自主品牌致力于打造的新标签。
本田汽车发言人朱林杰也表示,合资品牌目前最薄弱的市场就是1.6L以下的细分市场,“除了通用新赛欧,其他合资企业难以在5万~8万元的低端市场有所作为,而放下身段,采取迂回作战的方法,借助新品牌加强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是合资公司推出自主品牌的初衷。”通过合资自主品牌,给消费者第二次认识企业的机会,淡化企业的合资背景,传递“中国品牌”的新形象,而低价位则使得新品牌与中国的本土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外资巨头的“阳谋”。
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指出,说到底,合资企业这种形式本身就是过渡时期的产物,合资自主品牌更注定是一种过渡。
3
像保护大熊猫
一样保护自主品牌
□新浪资深汽车博主 李村
记得2004年的时候,一位中央领导人在视察奇瑞时曾表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奇瑞”,在市场经济时代,这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够获得的最高褒奖。如今,奇瑞凭借一款QQ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比亚迪因为电动车吸引了股神巴菲特和全世界的目光,吉利因为沃尔沃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秀,长安因为整合昌河、哈飞四处布局成为中国汽车的实力派,上汽因为荣威、名爵等收购与融合开辟出中国自主品牌的新篇章……
美国一位市场营销专家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显然,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民族汽车工业才能振兴。就像日本人说日本的脸面,左脸是松下,右脸是丰田,这两个优秀的品牌树立了日本在世界的形象。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今天给世界留下的中国印象,则苍白了许多,尽管有奇瑞、比亚迪、吉利,尽管有华为、联想、海尔,但中国与世界一流品牌还有太大的差距。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大汽车集团,尽管看起来很庞大,却并不是强大的汽车竞争者。在外国汽车巨头眼中,真正让他们小心提防的还是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们!
当然,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能溺爱。自主品牌们作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承载着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太多希望。但有关自主品牌的缺点,我们同样不能视而不见。如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品牌价值、服务水平等,确实与合资品牌有较大差距,这需要我们去正视,并鼓励和帮助它们快速成长。
我们的自主品牌和大熊猫一样,虽然贵为国宝,却异常娇嫩,经不起外界的任何折腾。不过,眼下它们唯一能做的是:强身健体、增强繁殖能力,培育出中国汽车的强大品牌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我们的自主品牌,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漫长、多么艰难!
关于自主品牌,你还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来稿交流。我们的邮箱是cdsbauto@263.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