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 奥迪在华销量百万辆庆典专题 >正文

反思奥迪百万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11:38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在梦幻般的现实面前,我们有必要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来回顾与思考奥迪在华销售百万辆带给了中国汽车工业什么样的贡献

  ABR记者 张南

  奥迪,作为豪华汽车,在华产销百万辆,这是22年前,一汽和奥迪牵手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情景。现在,截止到2010年10月,它成为梦幻般的现实。

  “在全球,奥迪最成功的市场无疑是中国。在奥迪内部,我们把中国定义为奥迪品牌的第二故乡。”3年之前,奥迪公司董事会主席鲁佩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就已经如实说,即使当时,他都没有想到奥迪在中国产销突破百万辆会来得那么快。

  他希望到2015年,奥迪将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制造商。作为支撑这一愿景的指标之一,奥迪届时将实现150万辆的年销量。因为有着中国市场的存在,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目标或许将提前实现。

  这是谁的成功?

  毫无疑问,这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成功或者说这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奥迪汽车的成功;毫无疑问,这也是作为合资公司的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的成功;毫无疑问,这也是22年前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成功。

  “累计销售百万辆”,从当年的奥迪100到A6的上市,从奥迪A4再到Q5的国产,从奥迪A8、R8、A5、A3等一系列进口车的引进,奥迪在中国走过了看来一帆风顺却又跌宕起伏的22年。

  《汽车商业评论》相信,一个百万辆传奇将很快在一个不到3年的计划内诞生。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来回顾与思考这过去的百万辆带给了中国汽车工业什么样的贡献。

  合资必须合心

  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尽管盈利者不少,但是并不能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走上了亏损甚至崩溃的道路,究其原因,合资而不能合心是重要一条。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起初亦因此而陷入困境,痛定思痛后制定合资企业基本法来约束股东双方,后来走上了康庄大道。生产销售奥迪产品的一汽-大众的中外双方在多年的磨合中已经切身体会到,没有合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就没有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5年的一汽-大众董事会在北京举行。其间,一汽-大众董事长耿昭杰宴请董事会和经管会成员等。

  在主桌刚刚落座,一贯持重、寡言的耿昭杰突然侧过头去,语出惊人:“波斯特先生,作为副董事长,你对一汽-大众没有任何贡献。”

  波斯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董事长先生,您说这个话是真的吗?”

  耿昭杰不紧不慢、一字一句地说:“当然是真的!马丁·波斯特先生,在你担任副董事长期间,对一汽-大众没有做任何好事。”

  波斯特一拍桌子,愤然离席。

  董事会“一、二把手”之间的矛盾,如此强烈地爆发在众人面前,让时任一汽-大众总经理的林敢为至今难忘。

  马丁·波斯特(Martin Posth)曾是上海大众第一任总经理,之后出任一汽-大众第二任副董事长;退休之前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董事。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中国工作的西方职业经理人,他曾经出了一本描述他在上海大众工作的管理书籍《上海一千天》。

  波斯特在长春工作期间,因为企业连年亏损,合资双方矛盾很大。在一汽方面看来,一汽-大众在5年的建设期内亏损是可以容忍的;但波斯特却不能容忍,认为一汽-大众亏损的责任在中方,然后还趁机“要权”。耿昭杰认为波斯特只会抱怨,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事隔多年之后,林敢为在狼堡见到马丁·波斯特。没成想,他到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问:“耿先生的身体怎样了?”“我非常尊敬耿先生。”

  几年前,雷诺-日产公司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认为中国合作伙在合资企业中的贡献率为零,后来我们看到了东风日产基本法。对于一汽-大众的中外双方而言,1996年是一个分水岭,经过之前的磨合,中外双方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打是打不出结果的,打是打不赢的,只能两败俱伤;“家和”才能万事兴。

  曾任一汽-大众总经理的一汽集团副总经理秦焕明认为合资成功的基础理念是合资要让大家都受益,只让一方受益的想法肯定不行。他说:“按照我现在和德国人合作的感受,他们没有想把合资公司办垮的想法,但他们确实在争取自己的利益。你要想把它的利益搞到合理,就需要你有本领。”

  现任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对此深有体会。他担任一汽-大众规划部部长时,中德双方没少吵架,但是他说:“当时在规划部我是一把手,但如果我说话让德国人感到跟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那么我说的话照样不会算数;正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积累,也证实了我们的能力,所以才会说话算数。这叫你的能力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话语权;如果你能力不足,又要说话算数,那你就只能整天与外方打架了。”

  这就如同安铁成在成为一汽-大众总经理后经常在经理会上向人们展示的那张图所表达的那样——两头驴,中间拴着一个绳子,一边一堆草,两头驴都想吃到草,要是都想吃离自己最近的草,谁也够不着,那就变成了饿死的两头驴;聪明的办法是两头驴坐在一起商量,咱俩先吃这一堆,再吃那一堆,就谁也饿不着。

  秦焕明说,跟奥迪的合作从耿厂长那时开始,十几年的相互理解让大家相互之间一个眼色就基本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知道你想什么了,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达到我目的的同时让你还能接受。

  正是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虽然和奥迪在谈判时很艰难,因为大家都有利益的问题,但是一旦决定的事,它就会排山倒海地往前推进。”

  现在在一汽-大众,中外双方入职前都有这种培训,第一句话是合资企业利益最大化,第二句话是回报双方的股东。

  “如果合资企业没有搞好,搞垮了,那么我们这些人的价值在哪?怎么能说我们代表了自己股东的利益?”安铁成说,“只要进入到一汽-大众,我就强调这一点,无论是一汽来的还是德国来的,我们变成了一汽-大众的员工。”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一汽-大众奥迪的特点在于,中外双方各自固有的优势随市场的变迁而逐渐交换主导地位,以很小的代价跨越了最难的文化乃至体制鸿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雪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