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喆 发自成都
在“2010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针对产能过剩、兼并重组政策等相关问题回答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在论坛闭幕式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对话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一汽集团副总经济师周勇江,针对发改委的部分看法进行了观点交锋。
NBD: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欧美、日本这样的发达的汽车工业国家相比有一个最大不同,即中国的汽车工业存在决策不集中的情况,中国大量存在的汽车合资企业,比如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等,合资公司的决策权只放在合资公司的管理层,而不是中方汽车集团,因此出现一种决策不集中的情况。我想问,未来10年甚至更长远的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这种情况是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还是会有一些调整?
李绍烛:我经历了东风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谈判到运营的过程。在我们这个合资公司里面,我们有两个委员会,一个是董事会,就是说双方对等派出的董事做最终决策;还有一个经营委员会,也是双方对等的。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更好地沟通。合资的第一年大家见面的时候陌生,非常友好;第二年出现了观点的分歧甚至有争吵;第三年之后大家清楚目标价值在合资公司里,大家谈事情考虑问题都是出于同一个利益出发点。现在实际上包括东风和日产合资、包括东风商用车、包括日产品牌的乘用车,包括我们的零部件装配,应该说2003到现在7年下来,事实上实际运行效果比较满意。
NBD:我们知道按照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外方占50%的股份和利润,但在合资企业品牌战略推广过程中,包括广告投放,同样中外方共同承担成本,实际只为外方品牌进行推广和宣传,是不是不公平?
周勇江: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我也要说一些我自己的观点。从全球的市场来看,我觉得同一品牌在不同市场根据市场经济体系不同,根据市场的政治、文化,甚至法律不同进行落地,去进行本土化——品牌本土化、资产合作投资生产的本土化。同一品牌在不同企业中最主要是把品牌的要素能够完整地像全球化一样传递到目标消费群体中,比如品牌联想、品牌移植性、品牌相互关联因素,任何营销是不能复制和拷贝的,不同地区不同做法。适者生存。
NBD:发改委示警产能过剩,并提出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来调控产能,增强产业集中度,您怎么看?
周勇江:去年3月份的时候,国家就提出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我认为这个方向会在今后的10年中加大力度。兼并重组趋势一方面来自政府的引导,另外一方面来自于竞争。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不仅原有企业的规模没有扩大,新加入的企业规模也没有扩大,也许企业没有扩大还能生存的原因是受到了一定的保护。应该清晰界定一下哪些企业有优势,哪些企业规模上、成本上没有优势,不能不管是什么都成为一个被别人兼并的对象。总之,兼并重组应该可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