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 2010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正文

陈林:中国的汽车走出国门尚在起步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 11:05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新浪汽车讯  在“在变革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的主题引领下,首届全球汽车论坛今日在成都召开。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每一个汽车人都感觉非常的自豪。对于我来说,我是在对外经济合作司工作,那么我们是从八五规划,包括最早的七五规划走到今天的。汽车工业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他的发展战略,对于我们每一个汽车工业人来说都是非常关注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 陈林

  大家都非常清楚,汽车工业能够发展到今天,我们主要是走了一条引进外资,加强合作的道路。也就是说,今天在中国,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好,我们的合作企业也好,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看到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规模已经相当的庞大,我们从一个汽车生产的弱国,发展到今天一个汽车上的大国。我国去年的产量已经达到1千多万辆,今年比去年同期不管产还是销都增长了很多。

  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形成这么大的生产能力,今后面向国际市场,走出国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我们汽车产品的出口也在走向汽车资本的出口,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想先介绍一下我们投资的趋势给汽车工业带来的发展,使我们看清在目前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2009年,我们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565亿美元,比08年增长了1.1%。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增长量是很小,但实际上我们横向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在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的资本流出量仅有1.1万亿,同比下降43%,这时候我们是增长了。如果从非金融来看,我们0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67美元,同比增长40.3%,也就是说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外的投资仍然是相当的活跃,我们很多的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开始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那么大家可能也感到奇怪,我们现在这么大的投资是从什么样的起点开始的呢?03年我们对外的直接投资仅仅有28亿美元,从 03到09年我们每年平均增长达到54%,这个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这是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体现的。

  再一点我们说国家管理局统计的数据:09年底我们在境外已经设立1.3万个企业,境外中资企业,总额超过1万亿。我们在境外非金融的部分,所获得的利润已经达到374 亿,在当地给当地缴纳的税达到106亿美元,就是说我们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利润,所以说我们企业走出去追求的是互利共盈,共同发展。同时

  我们在境外投资,我们在境外的企业,人数已经将近100万人,准确说是96万人,当地物源是45%,所以对当地的就业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那么我们在对外投资合作中,除了我们以前的投资以外,跨国并购也日益成为我们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那么09年我们对外并购额是192亿元,占同期的34%。另外我们对外投资行业的分布也很广泛,除了商贸服务业,采矿业,交通零售这些领域是我们对外投资的领域,包括在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在美国近两年是成倍的增长。从对外投资的企业来看,我们也自身得到了发展。从09年我们43家企业进入财富的500强,10年我们有54家企业进入500强,也就是说我们企业投资主体也在不断的壮大。汽车行业现在一共有358家企业,投资设立企业是342家,另外投资设立代表处及机构中,中方的投资达到35.2亿元。在投资设立的企业当中,汽车研发、设计和整车生产企业35家,是3.5亿美元,汽车零件的生产贸易企业285家,是4.2美元,汽车客运运输和出租企业 22家,1.6亿。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境外投资量比较大的还是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销售售后服务企业比较多。我们的整车,包括产品研发应该说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跟零部件相比差距比较大。

  总体而言,目前我们汽车企业走出去,处于起步阶段,展开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也尚待提高,浙江的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应该说也是汽车行业,或者说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并购的整个过程当中,也是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变化。从最早提出吉利并购沃尔沃时,瑞典不管是工会组织,政府、当地的媒体都是一片的反对声,但是经过我们吉利做耐心的工作,而且开展了全方位的工作,在并购签订之前,媒体、工会和政府都是一片的赞扬声。因为他们理解到中国企业并购决不是积极获得沃尔沃的技术,他所寻求是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理念,所以说在这方面吉利做得很好。下一步的经营对吉利来说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我相信吉利有前几年并购英国锰铜公司,澳大利亚公司的经验,他们在今后也会吸取经验,我们预祝他能够取得成功。

  但是我们会关注另一个例子,上汽并购朝鲜的一个公司,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我不这么看。因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是一个初步的过程,应该说都是我们汽车工业非常宝贵的财富,非常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后走出去储存经验。同时上汽公司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所以大家绝对不要觉得并购和卖出,或者并购几年之后卖出就是失败的。所以我想大家对于任何行业,都要很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要简单的认为卖出,或者买入成功卖出就是失败,绝不是简单的问题。每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应对的策略,这个大家都是搞企业的可能比我更加的清楚。

  那么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一是将保持增长的趋势。现在我们中国的贸易量全球是第二位,出口量是第一位,引进外资在发展中国家是首位,在联合国贸发组织我们是六位,但是按照我们最新统计公布的是我们应该排在第五位,超过香港520亿美元。所以,今后几年我们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数将趋于平衡。另外我们投资的格局会逐步的走向按照现在去保持的这种方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力量。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得到法律的保障,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将以灵活的机制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成为中国国外投资的重要力量。

  第四点是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成为对外投资的关键,它将使你在对外投资过程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方面在于倡导企业在东道国积极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履行法律法规和尊重风俗习惯。

  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对外投资的政策,我们对外投资的政策朝着便利化发展,企业对外投资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取决于发展的变化和自身的能力,政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商务部颁布了一个办法在5月1日执行,是加强引导和服务。在管理方面根据我们的办法,商务部对企业境外投资仍然实行核准,但简化了手续,下放了权利,而且只是在网上填一张申请表,三天之内就可以拿到境外投资的证书。如果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吉利并购沃尔沃就三个工作日就审批了。另外在引导方面,商务部在09年发布对外投资合作指南,这是由162个国家,编写初稿,然后国内组织大量的专家来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在这个指南里面全面介绍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情况,帮助企业了解有关国家的环境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反映良好,并且可以在网上下载。现行的是09年版,我们10年版也马上要出,每年都要根据每个国家的修改来修改。我们在双边磋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和130多个国家签订了协议,这些都是为我们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法律环境。

  那么,最后我想提几点建议。一个就是我们企业,特别是汽车工业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牢固树立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理念。我们到境外去发展,如果仅仅为自己的利益,那你是不可能站住脚跟的。而且要坚持快速发展和和平发展两者兼顾,注意把握节奏,在发展当中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和冲突,这个冲突很大方面是在文化的方面,因为我们中国文化跟国外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处理好文化冲突,这是我们走出去的企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一点,我想在座的,特别很多跨国公司的老板会有很多经验跟我们分享。

  第二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始终保持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量力而行讲究实效,又必须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

  第三要考虑自身进步优势和发展需要,同时要坚持积极稳妥防范风险的原则。

  那么,我们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出,对外合作跨国经营。这里我提一个观点,我们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一个汽车工业大国,要发展为汽车工业强国,我们企业必须走出去面对国际竞争,我们才能真正由一个大国向强国转变,为汽车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当面对有关中方西方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问题时,陈林回应道:这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我们迟早要面对的问题。我刚才也说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大的需求,有很多的汽车厂家把目光看向国内的市场,但国外市场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就像查琳·巴舍夫斯基女士提到我们2015年产能要过剩,就会向外面转移,这是我们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企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作出长远的战略的谋划,当我们国内市场逐步饱和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产能和国外结合,在国外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这实际上是我们每个汽车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回避不了。

  汽车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当地国家也在发展汽车工业,也有汽车厂的时候,这种利益冲突会显得更加的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与通过当地的合作来进入当地的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谈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陈林表示:对企业支持的形式有各式各样,但不管进入东南亚市场还是其他市场,首先是企业自主的决策和选择。当企业知道或者是发现这里有市场的时候,我想无论支持与否,企业都会全力做这个事情。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进入市场,要靠企业自身的品牌,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他的核心知识产权,这样才可以抓住市场。再一点我想刚才也提到了吉利,大家可能对中国自主的这个品牌,也就是说我们大量民营企业的品牌的信誉度或者是了解的程度在国际上并不是那么高。虽然说这些年我们长城、吉利、奇瑞做了大量的推销工作,在各个国家的市场开展了很大的工作,但实际上不够。但是当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时候,很多国外的客户就了解到吉利的实例,了解到吉利是什么样的企业。所以说原来是吉利到各个国家推广他的品牌,现在是各个国家找上门来希望代理吉利的产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汽车企业在面向各种市场的时候,自主的推销自己的品牌来推销自己。从政府层面来讲,我刚才提到,第一我们要创造一个很好的法律环境,我们要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等一系列的法律来为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搭建各式各样的服务平台,帮助各个企业了解各个国家的法律习惯,包括跟如何跟工会、媒体打交道。这不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当地的经商处跟当地有关的机构研究提出来的,这样实际上为我们企业了解当地有关的环境提供了一个指南,也是一个路径,政府主要从这方面来支持我们企业开辟国外的市场。

  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给世界市场带来的压力,陈林表示:汽车企业的确要面对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就要做一个长远的战略的考虑和规划,否则真的到那天,我们国内汽车工业在国外四处都面临着贸易摩擦,这种国门应该说是走不出去的。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作为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从长远规划上来考虑如何走出国门,而不是等到那一天再考虑。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国内市场当然是非常巨大,而且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无论是本土的汽车企业也好,还是合资的汽车企业也好,都希望在巨大的发展当中能够得到利益。但是我想,这个利益是眼前的利益,如果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仍然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面对国际市场,如果你仅仅以贸易方式走出的是压力,这种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的压力更大。我们希望寻求互利共盈的局面,绝不仅仅是以贸易的方式来国外做市场,所以这一点,我想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认识到。

  当有提问者发言认为进口大排量车与低碳出行主题不符时,陈林说:进口大排量也好,进口各种高耗能的汽车也好,国家没有限制的,但是也会从经济手段来限制。当然当中国市场有这一部分需求的时候,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能够接受,就可能会出现你刚才说的这种现象。但从国家总的政策来说,还是鼓励绿色消费,鼓励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汽车,这种是毋庸置疑。任何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出口的时候,他会考虑他所去的市场,他能不能站住脚跟,包括必须质量第一,包括售后服务,包括当地是否接受,和当地融合的问题,这需要当地的支持,任何国家的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政府都是支持的。高能耗和高排放,实际上国家在生产环节就已经开始有所限制,或者说有所控制。而且根据企业的发展来说,根据自身的需要,也在向这方面努力。所以到那时候,无论是高油耗,还是高能量的限制将不仅在中国,任何国家都不需要有这种车的出售。企业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他肯定会做出明确的选择,而不是生产出来以后去面对这种出口市场的压力。

(编辑:)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