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山寨”决绝的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 10:46   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与“山寨”决绝的哲学

  李书福带领吉利收购沃尔沃,呈现的不只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还有信念和对经营理念的坚持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夏树发自济南笔者最近在做汽车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无论走到哪儿总有人探讨一些同样的话题:吉利收购沃尔沃,究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还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吉利控股会不会重蹈上汽集团重组韩国双龙失败的覆辙?李书福能不能驾驭得了那么多自身的汽车行业“大牛”级资深专家?李书福带领的吉利团队收购沃尔沃的策略和流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尽管看起来人们对李书福和吉利团队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人士需要借此重新审视经营战略和处世哲学。

  山寨,再高级也行不通

  审视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过程,会发现这其实就是李书福和他的吉利团队一步一步赢得尊重的过程。

  李书福曾为“吉利车前面看着像奔驰,后面看着像宝马”的流言而懊丧。毫不讳言地说,吉利汽车(行情,资讯,评论)确实在发展初期曾经度过一段“山寨”其他公司成熟车型的岁月。然而当吉利汽车完成了年销售量10万的规模之后,李书福就逐步放弃了“捷径”,从基础做起,打造自己的风格,而不像是某些汽车企业“山寨上瘾”,甚至总结出一套“如何山寨到让被山寨者无计可施”的处世哲学。这期间,李书福从华晨汽车挖来了著名汽车行业“海归”赵福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代吉利产品已经看不到任何“山寨”的痕迹。

  有一句俗话是:“谁小的时候都都尿过床”。问题是一个企业要想赢得业界普遍的尊重,靠合资公司过日子和不停地在“如何更高级地山寨”上动脑筋是行不通的。只有那些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诚恳打造自我优势的企业品格,才能超越门第观念,为消费者和合作者所接受——特别是沃尔沃这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价值观的企业,笔者相信最终打动沃尔沃控股股东福特汽车和欧洲汽车工会组织的东西,一定是隐藏在吉利汽车告别“东方廉价汽车供应商”标签的诚恳态度和决绝欲望。

  适人适任打造“洋包装”

  此前中国汽车企业几次海外并购进行得颇不顺利,然而从去年底开始展开并购动作(据说,李书福2002年就有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那时吉利集团取得轿车生产资格还不到一年),到今年8月初完成全部的股权交割,李书福和吉利团队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

  秘密究竟在哪里呢?再次还原并购流程不难发现,还算不上汽车专家的李书福有一条重要的经营哲学: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在并购任务开始之前,李书福组建了一个以实力精英为主的“洋务派”充当自己的班底:资深财务专家金大庆、“实力派”资深汽车技术海归赵福全、有丰富跨国公司并购管理经验的张芃、跨国汽车公司亚洲区高管沈晖、有国内豪华轿车合资企业中方总经理资历的童志远等。此外,吉利还聘请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律师行和公关公司担任自己的顾问。

  在自己的“洋务派”和“洋助手”的支持下,吉利被包装成为一个经济轿车专家,同时对知识产权极为重视、对劳工关系谙熟、对沃尔沃品牌有着深刻理解和尊重的企业,而李书福也被诠释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式的传奇人物(最新一期《经济学家》语)。

  李书福的一招一式因此处处显得老到和符合西方标准的“专业”。应该说,这才是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根本保证。

  中国汽车业的“世界最大”,在合资和国外车商的狂欢里,还是一个“瘸腿的最大”。中国民族汽车企业如何做强并走向世界?李书福带领吉利收购沃尔沃,呈现的不只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沃尔沃在哥德堡的汽车装配工和吉利集团临海基地吉利熊猫汽车生产线上的装配工,已成为同事。

(编辑:)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