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我们今天是和大家一起来聊聊30年后的车是什么样,30年后的北京交通是什么样。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未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未来我们的出行工具会变成什么样。综合一下第一时段大家的观点,首先认为石油已经成为绝对最稀缺的资源,所以现在加油的汽车基本除了沙特阿拉伯的王子还在使用,我们都用不起了,我们用各种各样新能源的车。你们觉得哪一种新能源的车可能会在未来的20、30年当中得到普及?是电池吗?但是电池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会不会给我们地球带来更大的威胁和污染呢?还有电池的使用寿命,包括它充一次电,开不出多远就没有电了,这怎么办,怎么解决?所以,你们觉得是不是电池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别的?还是加点二锅头?
林贺:我觉得生物能源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梁洪:二锅头?
林贺:对,比如说我们通过土地,人就是土地养的嘛,土地长出很多粮食。
梁洪:人是土地养的?
林贺:对呀。
COCO:你的意思是这车开到土地上,四个轮子只要一着土地,它自己就有能源了。
梁洪:神奇的能量。
林贺:比如说现在的玉米,这是属于生物能源。
梁洪:对,这是可以的,现在都已经开始在用了。
林贺:对,已经在用了,以后可能还会更普及。
冯云:但是这个建立在粮食产量特别多,大家吃完了以后,要富余很多,实在吃不了给车吃,否则都给车吃了,人吃什么。
梁洪:非洲的灾民还饿着呢?
COCO:我看也有反对的声音,说玉米这个能量现在看似好像是挺环保的,但其实你种玉米,你的投入,反正最后算起来什么碳排放量好像还不如汽油。
冯云:大家觉得什么最没用,比如二氧化碳都减排,20、30年就靠二氧化碳把车驱动。
林贺:我觉得你能获得2030年诺贝尔化学奖。
梁洪:那要这么说氢动力比较环保,它是从水里提取,没有任何污染。
林贺:但是水资源现在也越来越少。
冯云:而且它相对要危险,保存什么的。
梁洪:就是每一个加氢站都跟核弹头似的,真有点吓人。
冯云:如果技术都能解决的话,其实太阳能还是挺不错。
林贺:但是我觉得太阳能没有发展下去,大概10年前、15年前,那个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有国外举办的一些太阳能汽车的比赛。
梁洪:那会儿我还小。
林贺:还小是吧。
梁洪:我还在上学。
冯云:咱们小时候……
梁洪:咱们?咱俩小时候。
冯云:我小时候见过你那个时候,用那种什么太阳能的热水器,那会儿曾经好像火过一阵,而且那个水真是挺热的。
梁洪:那后来为什么没有……
冯云:好像都住楼房了。
林贺:现在科学家研究这些可行性,还是跟可行性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氢动力,比如说生物能源,比如说核动力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刚才提到太阳能太慢了,连着七天阴天瞎了。
冯云:有辅助,我觉得家用电能充电其实挺好,但是好像搁在咱们这儿又不太合适,因为我们不是每家都有自己的车位和电源,但是没准20、30年,大家都住大House。
梁洪:2030年就有了。
COCO:我觉得可以用电,但是要看电是以什么方式储存。可能到了那会儿已经没有电池这个东西了,也不存在它以后会危害地球的下一代。这车本身,比如像擎天柱有一个能量块似的,咱们的电是充在能量块里,能量块也是非常非常之环保的。
林贺:就是车没油了,啪,包块奶糖,往油罐里一搁,走!
梁洪:所以各种各样的可替代的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都是可能在未来实现。你们再想想未来的汽车会怎么开呢?刚才咱们已经说了,我觉得没准无人驾驶就成潮流了,就不用你再那么费劲地开了。
冯云:我是希望它能无人驾驶。没准有人的也还是王子之类的,可能为了显摆自己尊贵,必须得有一个人力给他开。
COCO:那不就现在整反过来了吗?现在尊贵的是有司机开车,自己不开,然后以后尊贵的是自己开车。
梁洪:一看自己开车,哎呀,王子,老有钱了,王子殿下来了。
冯云:自己开。
梁洪:以后的车是不是啪啪一输电脑,你就在方向盘上一睡就完了。
林贺:我觉得人就变得越来越傻了。
COCO:有点像电影《瓦力》,躺在一个小床上,手里拿着一个摇控器,人的四肢都萎缩了。
梁洪:真吓人。
林贺:我们现在可以看,比如说30年前,那时车百公里耗油可能20升,但是现在比如说像缸内直喷一出来之后,你可能一箱油能跑到上海。如果油电混合,一箱油跑到广州,都有可能,可能越来越节约能源。我就特别希望针对全球每年的能源输出量,计算出一个能耗比,比如说我们一年出产的石油大概能养多少车,也不用一桶原油上下上下,就这么多钱,每年就出这么多,我们可以继续维持多少年。然后每个国家自己都控制自己的石油。
冯云:你这个更倒退,你这是配额。
林贺:就是配额嘛。
梁洪:你这是属于历史的倒退。
林贺:保护资源。
COCO:王子先得把你干掉。
梁洪:就是,王子说了,你还想要,没门。
冯云:也没准就不用车,大家都走着呢?或者说满大街都是传送带。
COCO:你这脑袋又晕了,咱这儿说的是什么呀?
梁洪:咱这儿说的是车的事。所以,我觉得未来30年后的车怎么开呢?第一,贺儿说的那点我特同意,就是不能让人变得越来越傻,完全依赖机器我觉得没什么劲。因为毕竟开车是一个乐子。尽管在北京目前这么拥堵的情况下,我还是觉得开车挺好玩,还是挺喜欢开车的,所以这个乐趣不能剥夺。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如果那些不爱开车特懒的以阿云为代表的这一类,四肢准备抽搐的人可以选择自动驾驶。所以,那个车应该有几种模式,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可以选择。比如自动驾驶、导航,越来越智能化,可以根据你的个性进行选择,你觉得这靠谱吗?
林贺:以后在车里,我想理发,后边出来两把剪子,给你剪一个板寸。我想洗脚,伸出一个脚盆,车上什么都有,都是折叠的,你觉得那样好吗?
冯云:怎么不好?我觉得特好。
林贺:我跟你说,阿云是这么懒的人,我没有发现呢。
梁洪:他特别懒,他将来一定四肢抽搐。
COCO:我怎么觉得捎带手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了。人都住车里呗。
冯云:懒是一个非常好的美德,所有的发明都是因为懒。
林贺:你肯定说因为懒发明了筷子。
冯云:对,汽车也是因为懒发明了。
梁洪:他肯定说你看乌龟懒,它能活好几百年。
冯云:如果真是那样,我也愿意那样。
林贺:我们打算70年之后再做一期节目,我们请你当嘉宾好吗?
COCO:谈谈生命就在于静止。
冯云:对,到那会儿我可以当资深嘉宾给你讲一百年前的交通是什么的。
梁洪:一百年前有一个人叫林贺。
林贺:到2030年,20年之后,那个时候的汽车厂商可能会越来越少,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梁洪:那绝对的。
林贺:比如大的吃小的,小的被吃,然后兼并、合并,可能成立很多大的集团托拉斯。
梁洪:一个国家一个厂。
林贺:这些托拉斯他们在控制着全球的汽车,这个倒可以实现。
梁洪:很有可能,很有可能,前两年最新的消息,什么戴姆勒、日产全都联合在一块儿了,要资源共享等等,以后肯定就是这样了。
冯云:可能选择面会越来越小了,没有这个系、那个系的。
梁洪:不,选择面会越来越宽,不会有那么多牌子,不会有那么多品牌,一家大托拉斯生产80个系列的车型,全挂他们家的牌子。
林贺:然后再过30年,都分了。再过30年,又合了。
梁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规律。
林贺:我们只讨论2030年的事,2050年的事一会儿再说。
梁洪:一会儿再说。在一段路况和广告之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车事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