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客车> 2010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专题 >正文

大金龙朱国强:做好承接欧洲客车制造的准备

原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 14:10   新浪汽车 字号: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国强

  新浪汽车讯 由《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汽车消费报告》杂志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于2010年4月9日在北京举行。近百位中国汽车业的实践者,将纵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寻找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之路。新浪汽车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网络合作伙伴对此进行了图文直播,并第一时间从现场发来实录报道。

  主持人:接下来要发言的这位嘉宾,上午已经和我们认识过了,他在移民定居加拿大10年后回到中国,带领团队把中国汽车卖到海外去,有请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强讲述中国汽车如何领跑世界。谢谢各位!

  朱国强:客车行业在整个汽车工业中是非常小的一个细分市场,在商用车中也是很小的细分市场。中国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在客车行业国内市场应该说站住了脚,怎样能够把中国的产品带到国际市场上,这几年客车厂家都在做很多的探索。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行业的一些情况。

  2009年对所有的客车厂家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客车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9.4%,出口额同比下降40.7%,这都是多年来没有见过的,因为我们过去几年这个行业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成长。但是2009年由于经济形势的一些宏观问题,再加上前几年快速的增长,我觉得也需要一个时间来调整,所以2009年整个行业的出口是面临着非常大的下降。

  主要的客车厂家包括厦门金龙和宇通,所有的一些数字都不是太好。金龙主要是轻客方面有一些增长,因为以前基本上没有,所以这个增长量是由于产品门类扩大而取得的。

  流向方面,大家都可以看到2009年和2008年、2007年有一些变化,大量的市场集中在西亚,尤其是在东欧国家、欧美国家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现在的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们现在产品出口区域的这样一些特点。

  我们看一下客车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第一,潜在的客车行业很多人要进入,包括一些做乘用车的企业,也希望在这里面有很大的收获。包括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他们主业在商用车、乘用车中有很大的一个扩充的进度。另外,客车产品方面,大家知道高铁也好,飞机也好,竞争非常充分,尤其是国家在这几年高铁方面投资很大,所以这对客车行业长途运输是非常大的冲击。

  在我们的客户来讲,我们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买方市场,这一点和十年前有本质差别。十年前我们销售人员卖车还可以收一点礼品,早一点把车给你,或者给你略微好一点的价格,但是现在估计这个做不到了。还有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因为客车行业相对是比较小的细分行业,在关键零部件采购方面缺少议价能力。还有我们的用户,包括公交和大的客运行业,有大量指定采购。所以,欧洲老牌企业(Volvo、Benz)在品质和价位方面还是处在比较高的定位上,中国客车企业处于低端品牌的地位。客车行业非常困难做差异化,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来说,正如早上几位嘉宾所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少,所以整个行业的利润每一年都在下来。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把很多的精力放在海外上。因为国内市场的成长性越来越小,可能还有内部成长,但是成长性非常小,甚至是零增长,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海外市场现在对客车行业利润能力比国内还要强一些,另外我们在海外占有率还是比较低的,不管是主要的客车厂还是二三线品牌,无论是海外市场占有率来讲,还是海外销售占整体营业收入比例来说都是比较低的,所以这几年,大家把很多战略重点放在海外,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它有增长的空间和获利的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碰到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这一点来讲,有两方面。第一,与我们所处的地域这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关系。第二,和国家汇率政策有关。大家在媒体上也看到很多关于人民币潜在升值的可能性。我们觉得今年升值是有非常大可能的,大概在什么时候发生我不知道,但是升值是肯定的。即使今年能够在升值方面做一些控制,长远来讲,人民币升值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所以,我们过去依靠一些成本方面的优势,现在变得越来越依靠不上了,这必然要给客车厂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的时候,靠什么来竞争?

  第二,我们现在对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大家都知道现在出口已经慢慢从一种单纯的商品出口逐渐向资本、技术一体出口。在海外是不是需要一些融资方面的支持,因为我们卖的是生产工具,是一种投资性的产品。所以,这对目前的人才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对他们不光是简单贸易的要求,国际贸易经验、金融、项目管理人才等等,对这些人才我们很伤脑筋,无论是自己培养还是从行业内行业外引进都是对我们有很大的一个影响。

  第三,中国客车行业普遍缺乏上游核心技术,这二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在车身制造方面和发达国家车身有所接近,但是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

  那么怎么来解决?劳动力问题、汇率问题根本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人才随着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可以逐步逐步来分阶段改善。

  我们现在发展的方向,第一,要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因为客车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基本上我们把国外品牌挡在了外面。随着,我们这几年发展,成本在上升,我们如果没有自主品牌,我们抗击风险的能力非常长,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在自主品牌产品上做积累,这不是一年两年,可能也不是五年十年做到的,需要我们的积累。第二,在新能源方面,现在真正投入使用的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其他不管是纯电动也好,燃料电池也好,都还是处在试验级的阶段,真正使用的数量是很少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利用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鼓励,企业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尽快能够把我们新能源客车在国际市场上早日实现售出,这一方面我们和国际一线的品牌差距也不是太大,大家都是从第一个起跑线开始做,所以只要我们现在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我们就会有很多的机会。

  这里有几个战略重点。

  一、一方面要兼顾自己有机成长,同时要探讨合作和收购的增长可能性。这一方面,乘用车行业这两年已经做了很多很好的示范,不管是和国外公司合作也好,或者是收购也好,都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面有企业文化的融合,管理上的融合,大家都知道70-80%的收购最后失败了,真正能够成功的两家企业合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觉得商用车的趋势和乘用车可能不是很一样,因为客车永远是客车,客车制造的中心显然已经从欧洲转移,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主流客车制造业的中心正在从欧洲往外面转移,中国的企业能否承接这样的转移呢?他们从西欧转到东欧、转到土耳其,中国的企业有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作为依托,我们能否利用这样一个产业的转移,承接这样一种产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自己有利的增长以外,是不是通过一些合作和收购进一步扩大这个品牌影响力和提升自己市场、网络和管理技术的积累,这一方面值得探讨。

  二、内部培养这个都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另外还要向其他行业借鉴,汽车行业竞争充分应该是在5年前的事,在这之前竞争不是特别激烈,所以我们要向行业内或者是行业外,竞争很充分的行业中招聘我们所需要的人才。

  三、逐步摒弃低价产品策略,建立客车品质的差异化。这一点是所有客车行业的人,领导和人士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上午有嘉宾说到我们中国有150家汽车厂,实际上就客车行业就已经有100多家,有的规模非常小,由于有的地方有着或多或少成长空间,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还继续能够生存和发展,这需要一段时间来对整个客车行业进行一次洗牌,相信洗牌这两年应该马上会产生,不知道哪个厂家会带头来做这样一个洗牌动作。

  四、技术问题。核心品牌和核心技术是需要投入的,但是客车行业普遍做的集成化,虽然我们都是用别人的物品来生产一部客车,但是每一个人做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在系统整合上还是有一些技术的,也不能说就一定完全没有技术。我们在一些资源整合和匹配技术上,害羞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动脑子和提升我们技术的含量,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这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把精细化学好,把企业集成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海外市场我自己的体会还是要做一个持久战的打算,现在很多领导都喜欢看数据,我们也有经营上的很多压力,做企业的人都是一样的。但是恰恰来讲,我们如果是当时什么都做,短期和长期就不需要什么。如果我们够不着,服务如果跟,我们产品目前不适合或者是不能达到,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慢一些。现在我们做错是不是比不做更不好,我们相信只要踏踏实实一直做市场,把网络和产品不知好。当然有一点是中国企业最可贵的,就是每年都在进步。我们不需要为了短期的一两年使自己很沮丧或者是很高兴。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朱总的演讲。

(编辑:李芳芳)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