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 丰田缘何深陷召回门专题 >正文

政治与经济目的决定汽车战争的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07:53   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 字号:

  近日,丰田汽车因为油门问题、刹车问题而频频召回,人们不约而同地发问:“丰田到底怎么了”?的确,丰田车确实出现了质量问题和设计质量问题,但是如果将丰田的问题放到日美经济和政治角逐的历史长河中审视,历史将给你另外一个结论——政治目的与经济目的的取向,决定着汽车战争的走向,即所谓汽车政治经济学。

  因油门踏板问题、刹车踏板问题,美国议员提出召开国会听证会,讨论丰田车的安全性,事态已相当严重了。然而,如果我们把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汽车安全召回事件联系起来看,是否对丰田过于严厉?今天的丰田一案在美国所有召回案中并非最严重的安全问题,而却遭到了美国政界、媒体“重拳出击”。而与此同时,美国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向丰田车主抛出“绣球”,以期吸引抛弃丰田的车主们。我们不禁要问,丰田陷入各种“门”的背后是否另有原因?

  当日本汽车工业起步时就设定了外向型发展的战略,并将美国作为自己的主要市场,但很快因为质量问题而退出美国市场。然而,过了两年以后,日本车重返美国。再次登陆美国市场不仅让丰田的老对手——大众尝尽了苦头,同时也让美国市场的主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坐上了销量的滑梯,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于是,美国政府出面干预,要求日本自动限制向美国出口汽车。受到出口限制的日本汽车厂家纷纷在美国兴办工厂,以避免因纯出口而受美国的制裁。但美国汽车厂家并未因为限制日本车的进口而获得持久的优势。在美国人命名的“精益生产方式”面前,美国汽车在美国本土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去年年末,丰田以780万辆的销售业绩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而前年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公司正在通过拍卖自己旗下的小品牌来避免倒闭。福特和克莱斯勒日子同样不好过,福特也靠着拍卖自己掌控的品牌度日;克莱斯勒则惨到破产保护的境地,最终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被菲亚特收购。

  在美国汽车厂家最困难的时候,丰田在美国的销量虽然也下降,但毕竟丰田的实力比三大中的任何一家都强,丰田在美国悄悄收购研发公司,招募美国的研发人员。在当美国国会痛批三大汽车公司不争气的时候,备受赞誉的却是丰田,丰田的普锐斯在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甚至成为用来批判三大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落后日本的证据。照此发展下去,当美国渡过金融危机后,最先恢复生机的将是丰田。但在丰田还没乐出声的时候,旋即陷入了各种“门”的被动局面,不得不在全球范围进行超大规模的召回

  那么,为什么美国在汽车领域总是和日本大动干戈呢?在汽车发展历史中,福特创造了大规模生产方式,让每个美国人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通用更是通过高工资、高福利创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汽车始终是带动美国经济的火车头,也是拉动美国经济的强大动力,三大汽车公司俨然成为美国精神的化身。同时,由于汽车产业链是所有产业中最长的,牵涉的就业人口最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因此汽车业也成为政党和政治家们必争的票仓。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能够坐上总统宝座,也与美国汽车工会的强力支持分不开。

  正因为如此,当美国汽车业助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当汽车工会将一个个总统送上宝座之后,当美国失业率再创新高的时候,当美国贸易逆差成为政客们指责政府的口实时候,无论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的目的,或者出于道义上的回报,在汽车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美国政府理所当然要“出手相救”。作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政府岂能坐视汽车业被日本人挤垮,甚至让美国的汽车产业链受制于日本。基于这种思维方式,丰田在美国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这就应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然,如果今天在美国的不是丰田而是中国的奇瑞,奇瑞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这种摩擦决定于活生生的汽车政治经济学,与企业的名字无关。

  前不久,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汽车业)绝不做老二。”这与克林顿的执政理念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奥巴马政府选择了通过丰田质量问题击垮日本企业的策略,克林顿则是直接拨款推动PNGV(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计划,建立美国汽车业的创新体系,将日本、德国等外国制造商排除在外。两者的政策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个——通过政府干预形成美国汽车企业对他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地位。

  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幼稚地认为自己在美国开办了工厂、向美国政府纳税了,就成为当地的“公民”了。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公民”仍是淘金者,他们淘到了“黄金”,就意味着美国公司减少了获取“黄金”的机会。在宏观层面上,这种企业国籍是永远存在的,所有的“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只是教科书中的理想模式而已。宏观经济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在本国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实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任何宏观经济理论、学派的立身之本,都是使本国经济利益获得最大化。当美国政府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旗号下美国经济受到了威胁,被他们批判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刻成为他们自救的利器。在此宏观背景下,在汽车政治经济学面前,这些纯技术的油门踏板问题、什么刹车踏板问题何足挂齿?关键是什么时候拿出来说事、说到什么程度而已。回想当年福特因为轮胎问题被迫大规模召回时,美国媒体更多关注的是福特是否因此倒下,与当前对丰田的“关怀”完全不同,这就是汽车政治经济学最生动的案例。

  这次近乎天文数字的召回数量,对丰田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无论从管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历次美日汽车贸易之争的最终结果看,此次召回必将使丰田更加严谨、更加强大起来,因召回导致的亏损是暂时的,因为精益生产的精髓之一是持续改进,因为日本汽车业就是在不断的挫折中成长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打压日本汽车企业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审视一下自己?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上,中国的汽车企业是最大的受益人吗?与美国相比,我们是否过于“温柔”?例如:奔驰为了本公司的利益,居然挑头煽动欧盟、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到WTO起诉中国政府,用外交手段更改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不惜牺牲中国汽车产业的利益,达到不在中国进行国产化、缓慢推进国产化的目的。像这样的公司,我们还要让其在中国安安稳稳地赚钱、扩大在中国的企业规模?再比如,奥巴马最近提出对中国要“更强硬”,那么美国政府持股的汽车企业在华的行为是否应当受到调查?至少上海通用还在大量使用屡屡被投诉且拒不召回的锦湖轮胎吧。能否遏制(和奔驰一起煽动起诉中国政府的)克莱斯勒在华合资的计划?在汽车政治经济学面前,中国不应太温柔!

  (管学军)

(编辑:sunruin)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