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踏板风波:诉讼纷至沓来 损失难以估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4日 08:05  新华网
门”召回门”" />
丰田深陷全球“召回门”

  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眼下尚未忙完召回汽车内油门踏板维修事宜,针对它的诉讼案纷至沓来且呈上涨之势。

  一些分析师说,丰田就踏板隐患反应慢,不仅备受诟病,还可能成为丰田在美国部分州法庭败诉的关键因素之一。

  慢招批

  美国运输部长雷蒙德·拉胡德2日批评丰田对油门踏板的安全隐患反应过慢。他告诉美联社记者,丰田“对安全事宜有点充耳不闻”,美国联邦安全部门官员需要“唤醒他们”意识到踏板风波的严重性。

  英国《泰晤士报》2日报道,丰田英国分公司至少一年前就获知油门踏板系统失灵状况。

  “高层管理者应向美国公众更早公布(踏板隐患),”日本蓝泽证券株式会社分析师吉修俊朗(音译)说,“(美国人)对日本产品质量、对丰田的信任已动摇。”

  出书研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日本作家佐藤正秋(音译)认为,丰田最大的错误在于总裁丰田章男没有立即作出解释、消除消费者疑虑。

  按美联社和路透社说法,丰田章男很大程度上忽视媒体关于丰田就召回事件作出回应的要求,尚未正式回应公众和媒体。他直至上周末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接受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采访时才简短露面,向消费者致歉。

  丰田主抓质量的执行副总裁佐佐木真一2日在日本名古屋就所谓丰田没有向消费者及时解释辩解道,丰田当时集中精力求解踏板隐患处理方法。美联社报道,这是丰田总部高级管理人员首次就召回事件正式发表公开评论。

  诉讼增

  现阶段,丰田因踏板质量缺陷招致的诉讼案与日俱增。路透社认为,丰田继全球范围内召回数百万辆汽车、敲定油门踏板维修方案后,将迎来诉讼风潮。

  在美国,1月29日出现4起针对丰田的诉讼案,2月1日新增数起指控丰田忽视安全隐患迹象的讼案。部分原告因“问题踏板”出过车祸,部分原告则希望获得赔偿,以抵消召回汽车导致的误工费或因维修汽车改换交通方式产生的费用。

  “丰田早就知道油门杆缺陷,但补救得太少、太晚,”一名起诉丰田的原告律师罗伯特·希利亚德说。那名原告上月14日因汽车突然加速撞上路边指示牌。

  自去年11月起,美国和加拿大发生至少10起指控丰田的集体诉讼。截至1日,丰田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法律专家提醒,车主仅凭担心汽车踏板可能出现故障不足以“告倒”丰田。而如果遭遇汽车突然加速却无法向法庭证明加速确由踏板故障引起,车主可能更难释怀。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教授詹姆斯·亨德森介绍,美国多数州的法律“没有规定对内心焦虑、恐惧的补偿,除非当事人因此受到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

  不过,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律教授戴维·欧文说,美国部分州法律规定,制造商“有义务提醒”消费者可能存在的产品缺陷,这条规定可能对丰田更具“杀伤力”。

  “起诉理由是不管丰田事后可能会做什么补救,(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售后警告拖延太久,”欧文说,如果能证明丰田没有像一个理智制造商应做的那样及时召回汽车,“任何一个因此身体受伤的人可能获得大量惩罚性损失赔偿”。

  损难估

  召回事件不仅伤及消费者利益,也致丰田面临从经济到信誉、公关的巨大挑战。按丰田高层说法,损失之重,迄今尚难估量。

  佐佐木真一承认,这次召回规模“史无前例”,可能比以往安全问题招致的损失更大。他说,眼下估计召回成本为时过早。通常情况下,召回事件后头一个月产品销量会下滑大约20%,随后逐渐恢复。

  丰田上月预计全球销量今年将增长6%,但这一预计未计入召回事件影响。

  2名分析师告诉路透社记者,丰田预计因召回和停产部分车辆损失11亿美元至22亿美元。

  美国摩根大通公司分析师高桥厚平(音译)说:“我们确实现在可以掌握(召回)可能产生的直接成本,但丰田尚未处理间接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如诉讼成本和为抢回消费者花费的促销成本……这些间接成本的规模对丰田未来而言重要得多。”

  丰田2日宣布恢复美国停产生产线并公布踏板维修方案,股价当日在东京股市止跌回升,上扬4.5%。部分投资者认为,这部分得益于日元贬值。丰田前7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下跌共计18%,市值缩水超过200亿美元。(王鑫方)

(编辑:闫小欧)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丰田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