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文
历史的大车轮正在拖曳着汽车的小车轮驶向新能源动力时代。任何跟不上节奏的小车轮都将不可避免地被大车轮扎碎,并被远远地甩在车尘之后。要解吃尘受伤之虞,目前看来最明智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标准为材料,打造一套全攻全守的“兵甲”。
事实上,人们常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就是强调标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今以“兵甲”喻之,或可增强“商场如战场”的现场感和紧张感。
虽说新能源汽车商战狼烟四起,但就目前情况看,全球范围短期内尚无霸权出现的可能。群雄逐鹿,起点相当,实力相近,莫有敢贸然问鼎者。这种现状对在燃油汽车时代落后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仿佛是推倒重来的一盘棋,有了一次进行战略布局的机会。
去年我国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目标,意欲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技术革新进程中,利用电动汽车来实现与世界先进汽车技术的平起平坐。其间,标准化工作被当作重中之重。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传出的消息称,我国目前正在快马加鞭地制定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今年上半年会有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国标框架有望出炉。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相关标准有望在今年出台。
不过,回到“兵甲”之喻,我们必须得承认,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工作远称不上兵利甲坚,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经不起磕碰的薄弱环节。比起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更着急一些,他们早就有了实际的投入和市场行动。排名前30位的汽车企业近几年都有自主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亮相各类车展,而像比亚迪、奇瑞(配置 口碑)等更加注重后发优势的民营汽车企业,已经有像模像样的纯电动汽车下线了。
但是,早起的鸟儿并不一定总是能够抓到虫吃。由于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这意味着汽车企业当前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若与日后的国家标准不符,那么企业必须要对其相关生产流进行更改,这将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临时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现在的纯电动汽车有“插电式”的,即电力耗尽后需要找个插座充电;也有“电池式”的,即电力耗尽后直接更换电池。依这两种方式分类后的纯电动汽车在其他方面也是众口难调,各厂家不仅电池尺寸大小不一,有的连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虽说纯电动汽车在全球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而很多领域也都是先有产业后有标准,中国车企在缺乏国标的情况下,先着手进行研发也属正常,但缺乏统一协调、各自为战的盲目行动,反映出的却是标准战略的缺失。
谁都不想“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企业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当然,在标准这件事上,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企业起得早晚,而是集市开得早晚。也就是说,当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标准产生普遍而强烈的渴盼时,政府方面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适应这种要求的标准。不然,集市老是开得晚,这个集就没人愿意赶了。
据悉,目前国内前十位整车企业已签署《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他们除了将开展电动汽车专项调研外,还被赋予了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开展联合制定电动汽车标准的准备工作。作为这项工作的领导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粉墨登场。这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大集即将开市,尽管这其中还会有利益纷争,但一波三折之后,我们相信,必将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天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