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福田汽车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发布的 《2009福田指数——中国居民机动性指数报告》表明:我国居民机动性水平总体处于增长期,中等机动性水平群体的比例日益扩大;机动性对公众忙工作的作用 突出,但社会交往中对机动工具的依赖性和获得的收益也在增加;在公众对公共机动工具使用程度加深的同时,私人机动工具的升级换代特征表现明显,小排量汽车 更受青睐。
以下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的致辞。
非常高兴我们今天又见面了,发布2009年的福田指数的结果。对我们来说,这是第三次来发布福田指数的结果,2005年的数据发布就是由我们来组织进行的。我相信,不只是这三次,我们未来和福田的合作能够持续到十三次、三十次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这个时间的过去,让中国的汽车产业变的成熟。今天的指数,我希望能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正如刚才我们主持人跟大家说的一样,其实我们今年的整个汽车市场,已经从制造数量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从销售角度来看,无论乘用车、商用车都是在今年有很强的销售水平。把商用车和乘用车放在一起的话,有超过四千多车辆的用户。在整个汽车机动化的过程中间,事实上,公共交通车辆的发展,是我们机动化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现象。由于随着公共交通的条件,和高公共交通模式的更新,及人们借助与公共交通的水平,也会明显的变化。这也是我们今年在这个指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我们特别值得期待的是,可能在未来的4—5年中间,中国将会在全国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可能在其他的领域,在技术上可以设想一下,城市之间用高速铁路相连,城市外围用清轨,城市之间用新型交通连接的这样模式。
所以,应该说,在于这个方面。无论是把这个技术还是现在的交通规划相结合,有可能为中国机动化前景创造出新模式。所以,我们将追随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和私人交通工具发展历程,在我们的指数中间有很好的反映。曾总前面已经说了,机动车指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有就是人们生活改变对机动车又有什么新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两个方面,事实上,在我们第一届2005年发布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特别强调,机动性给我们带来的价值。甚至在每年的这种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它意味着,机动性会提高你的个人竞争力。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尤其是私人的交通工具,由过去拥有车感到体面,也感到有优越感,变得现在的厌烦。到现在,人们会借助多样的交通工具,来解决自己的出行。现在已经不是依赖单一的交通工具了,这样的变化,可以让我们看到现在的机动性已经很重要了。当然,我们要把这两个东西,其实这是相对模糊的东西。我们要用数量把它表现出来,把模糊的东西用相对确定的东西把它显示出来。可能有一些记者和专家,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们这个指标,是跟我们较大规模的专家们,各个领域的众多专家一起,形成的一个调查系统,之后形成的这样一个指数。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指数,是以一百分为底数的水平。分别包括机动工具的拥有程度,有什么样的机动,然后是怎么样使用,第三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四个是你用了它之后有什么想法和考虑。每个技术指标下,有若干个更细的指标,在这个基础上变成我们的问卷。每年,我们会在这样一个结构性问卷的基础上,这个指标实际上是一个结构。
今年这个指数的总得分,是多少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表,最靠边上的显示的是61.89分,表明我们机动化的水平是继续在上升的。当然,跟上一期的幅度不是很明显。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在讲我们的汽车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说,从绝对水平跃升上面,幅度也不是特别的大。在我们现在的指数中,哪一些方面是上升的比较明显的呢。我们看一下,就是在这个图上。另外在使用方式上来说,我们可以发现,机动车使用的频率没有显著的提高,虽然拥有车的多了,但是用车的人却不多。就是说,拥有的人很多,但是使用的人却不是很多。
机动工具对生活的影响上面呢,跟人们一个比较相关的,就是生活使用频率降低了。通过利用机动工具的收益,今年会有所上升。所以,我们用一个投入产出比来说的话,2009年的投入产出比,是比以往会更优的。这是一个新的发展,另外从机动的预期来说,能够跟去年的水平比较的话,从总水平来说,跟去年的一个水平是比较激进的。对于未来使用预期来看,也会相对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概会对于2010年市场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兴趣,购买的使用模式跟2009年相比,是比较激进的。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看。因为我们说机动性,这是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指数。他们发现机动化水平是影响到个体和组织的竞争力的。现在机动化,我们也把它引入到这个社会的结构,看它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数,是经过过去五年发展的。这五年之间,中国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变化。第一个图,是像金字塔似的。就是一开始低水平人群比较多,高水平人低,中水平的中,低水平的大。然后我们又可以看到,这个基本结构比较接近于这个结构的,但是中国的比例,尤其是在高机动水平上面,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到了2009年,尤其是经过2009年本身一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数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间这个部分,现在已经有点儿子仿锤型的模式了。当然目前,还不是一个均衡的仿锤型。我们预期它的发展,下面这个小柱子,慢慢会变的很大。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现在也是跟福田合作的一个目的。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间,事实上,仿锤型的社会结构是我们所期待的。机动性已经能够显示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水平,朝向这个方面发展。
我们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农村,如果做一些分开的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这个农村、城镇,在机动性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成就。我们可以从中间这个看到,目前这个农村层面的话,他们在中间(图表中)这个部分的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现在整个机动性模式的发展,更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我最近参加了一些家电的研讨会,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家电和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它们从农村和小城镇得到的贡献也是比较显著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有这种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从底部角度来看的话,在大城市和农村这个中间的部分,低机动化人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我们现在也知道,中小城市,无论是在出行通畅程度,还是宜居程度上,都是比较优秀的。
那么,从机动化的水平增长贡献群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到80后和90后,成为我们高机动人群的一个主力。这是从现在购车人群的趋向上来说。事实上,这是在商用车群体来说,相对年轻的90后,也开始成为购车中间人群的很重要来源。所以,这也是我们从其他产品当中,也能看到的一个趋势。如果说,从下一年的购车预期来看的话,预期相对最高的,还是80后和90后。而且相对而言,他们的购车愿望,跟他们上一辈来比的话,会高出很多。城乡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来一个总水平的对比。如果以综合机动性水平而言,都市还是有较高的水平。乡村的话,会相对低一些。如果我们分开一些不同的车辆拥有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区别。我们把2007和2009做一个对比的话,2007在城市当中,电动车的拥有量是10.5%,2009年就变成了20.6%。
我们当时是从需求预测角度来讲,发现电动助力车的需求很大。现在来看的话,也已经能看得出它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需求。目前,2009年我们现在的水平达到7.7%,两轮摩托的话,以城市来说它不是含重要的。而从拥有率来看,它反而是有所下降的。而在农村的话,它这个位置就不一样了,它的位置就高得很多。2009和2007年指数相比的话,两轮摩托现在有非常大的跃升,由28.4上升为51.9%。另一方面,农村的农用三轮车依然保持强劲的增势。
在城市居民中间,目前对于小轿车的增势已经非常明显。而农村居民的话,对于汽车下乡的政策驱动,对这个车需求量有所增加。70.4%的人是要购买小轿车的,这是很明显可以看到的。而在农村的话,未来一年对于小轿车的选择比例也是蛮高的是26.1%。当然跟去年相比较,这个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在其他的车辆方面,比如说,像轻型卡车、微型客车这方面都是比以前多出很多的。另外,我们我们可以看到节能减排,对于我们小排量汽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在购车、二次购车之间,油耗的排量,对人们来说已经很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原来计划购买1.6升以上排量汽车的消费者,现在由于购置税的优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考虑购买1.6升或者是一下的汽车。其中有95%首次购车者说,要考虑这样买政府所提倡的,会有80%的人,做出了这样的调整。2010年的话,小排量车的热销,还是有所突破的。总的来说,首次购车者优先考虑小排量车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二次购车者,他们会考虑2.0升以上的车,这样的比重会相对比较高。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很多的东西都在推出,什么新能源车啊等等,这些都是。那么,我们大概可以从里面看到,整体城市发展水平,在两万元左右。在都市和农村、城镇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别,两万元的差别也相当于,与。小城镇也愿意为环保付出一些代价,在城市之间这样的意愿会更强烈一些。这样的话,在农村是三万元,而在农村可能会更低一些。所以,从车本身来讲,大家的预期是政府应该给予更好的价格补贴。大多数人都期待政府对购车人,能有更大幅度的补贴。2009年,政府推动车市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可能虽然没有完全大家我们预期的水平,但是也相当有影响的。农村消费者的话,他们的意愿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有65.9%的人本来是打算要购买车的,但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政策之后,他们就非常的明显,要选择政策所鼓励的车型。
有11.5%的人是不打算购买车的,而因为鼓励政策才考虑购买的。不过,从未来一年,也就是2010年可能会选择购买车型的,微型客车是高居首位的。25.5%的人会选择摩托车,皮卡和载货车有8.7%。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些鼓励政策,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有很重要的位置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相关汽车品牌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不是我们指数的一个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在轻卡这边福田汽车、江陵汽车是首选。
我们知道,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存在两难的问题。就是人们对机动性的需求,以及机动性发展本身带来对城市交通的挑战。一开始也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一线、二线城市,有一方面对购车还有所期待。另一方面,对堵车非常的抱怨。就是抱怨和期待同时并存,我们也如两难的过程中。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机动车对人们质量的提升,有一个明显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机动车的价格方面,在多个方面还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有了车可以降低劳动成果、可能提高效率,方便人交流可以作出贡献。
同时它也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可以由更多的选择生活的乐趣也会增加。另外,朋友的拜访次数,因为有了自主的机动工具,它会提高这个次数。另一方面,由于工具的应用成本,还有数量的增加,由于城市交通空间所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拥堵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都会有所上升。
所以我们也计算了一些我们研究的代表城市,它们有一些拥堵成本。有的城市就比较高,比如说北京,我们说是首都嘛。所以它平均上班单程所用的时间,在交通顺畅的时候,要花四十分钟,拥堵时间是六十二分钟。然后是武汉、上海、广州,相对比较低的是哈尔滨等城市。在不同城市货币成本也有所区别,在2009年北京的拥堵成本的话,如果我们按每个月构成的拥堵成本来说,它相当于335.6元钱。
当然,如果我们把2007年指数做个比较的话,它稍有降低。因为2007年的时候我们计算的是375元钱,上海、广州在增加,它在今年就上升了,以前是228元钱,今年是250元钱。武汉也是上升的,西安也是上升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成都这些城市还相对轻一些,这些不同城市的成本都是不一样。我们现在有一些城市,找到了很好降低成本的途径。当然,我们说这个成本的部分,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部分,实际上在健康部分。当机动车用量上升,拥有我们之前说的很多好处的同时,还有很多弊端。我们可以看一下驾车者,他身心会发生很多不一样的变化。
就是说,比以前更腰酸背痛了,体重还增加了,眼睛也不舒服,感到有车比以前更容易疲劳了。所以过渡依赖车的人群,他会发生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在心里的痛苦更大是来自于堵车,他会觉得很沉闷。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居民的驾车行为的一些变化。而对于一些看着人家驾车的人,他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大家看不惯或者是因为机动车发展起来,产生了一些城市病,就是大家比较烦的。
堵车时鸣笛,这是很讨厌的。无故超车,闪灯或者是闯红灯,没有理由的加速、刹车,故意妨碍他人超车。堵车的时候往窗外扔东西,遇到堵车了,说脏话、或是威胁他人。所以我们也看到了有利也会有弊,也有很多汽车不文明行为。在汽车文明的行为同时,也会有相反的方面。我们城市管理者,也一直采取各种各样的努力,来寻找一些既能获得机动的便利,又能减少它的不利因素,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成效。
我们把这个指数相比较的话,我们拥有机动车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在使用频率来说是在不但下降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剪刀差可以反映出来,私人使用频率在下降,而公共私人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在上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显著成效不仅是一个偶然的效应,而是必然的,在发挥它的效应。我们把2009年看到的,大家看到每月使用的频率,居民使用频率是27次,2007年是24次,2005年是20次。我们在七个大城市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公交出行,出行比例比较高的城市。比如说像广州、武汉、哈尔滨、西安这些城市,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要从搭乘距离的角度来说,北京的绝对水平比西部水平还会低一些,但是从增长角度来说,增长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大家看到现在遇到的一些状况,就是享受机动车的便利,又会带来很多不便的方面,我们会想要做出一些改善。大家也对此给予了很多期望,我们一定要做出努力。我们从新公共交通体系来说,它支持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看到31%的人认为,要加强基础公共建设。28%的人说要多建城铁和地铁,24%的人说要扩大公交范围。那么,也有31.2%的居民,支持控制私家车的增长规模。甚至,有一些居民还支持控制公车的增长规模。25.9%的居民,是以后加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改善方式和模式。
在建设地铁的城市中,有一些城市正在建设和尚未开通。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之间,这些城市对于地铁的支持度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武汉稍稍低一下。像成都、哈尔滨都很高,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从本地居民角度来说,对于开通地铁的支持率还是很高的。甚至一些未建设地铁的城市之间,都是这样的。而在所有的城市之中,人们对于建设快速公交体系的水平,既使是拥有自己私家车的车主,也是有相对较高的支持率的。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看。因为我们说机动性,这是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指数。他们发现机动化水平是影响到个体和组织的竞争力的。现在机动化,我们也把它引入到这个社会的结构,看它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数,是经过过去五年发展的一个指数。这五年之间,中国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变化。第一个图,是像金字塔似的。就是一开始低水平人群比较多,高水平人低,中水平的中,低水平的大。然后我们又可以看到,这个基本结构,是比较接近于这个结构的,但是中国的比例,尤其是在高机动水平上面,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到了2009年,尤其是经过2009年本身一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数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间这个部分,现在已经有点儿仿锤型的模式了。当然目前,还不是一个均衡的仿锤型。我们预期它的发展,下面这个小柱子,慢慢会变的很大(图表)。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现在也是跟福田合作的一个目的。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中间,事实上,仿锤型的社会结构是我们所期待的。机动性已经能够显示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水平,朝向这个方面发展。
我们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农村,如果做一些分开的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这个农村、城镇,在机动性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成就。我们可以从中间这个看到,目前这个农村层面的话,他们在中间(图表中)这个部分的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现在整个机动性模式的发展,更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我最近参加了一些家电的研讨会,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家电和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它们从农村和小城镇得到的贡献也是比较显著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有这种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从底部角度来看的话,在大城市和农村这个中间的部分,低机动化人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我们现在也知道,中小城市,无论是在出行通畅程度,还是宜居程度上,都是比较优秀的。
那么,从机动化的水平增长贡献群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到80后和90后,成为我们高机动人群的一个主力。这是从现在购车人群的趋向上来说。事实上,这是在商用车群体来说,相对年轻的90后,也开始成为购车中间人群的很重要来源。所以,这也是我们从其他产品当中,也能看到的一个趋势。如果说,从下一年的购车预期来看的话,预期相对最高的,还是80后和90后。而且相对而言,他们的购车愿望,跟他们上一辈来比的话,会高出很多。城乡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来一个总水平的对比,如果以综合机动性水平而言,都市还是有较高的水平。乡村的话,会相对低一些。如果我们分开一些不同的车辆拥有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区别。我们把2007年和20年09做一个对比的话,2007年在城市当中,电动车的拥有量是10.5%,2009年就变成了20.6%。
我们当时是从需求预测角度来讲,发现电动助力车的需求很大。现在来看的话,也已经能看得出它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需求。目前,2009年我们现在的水平达到7.7%,两轮摩托的话,以城市来说它不是很重要的。而从拥有率来看,它反而是有所下降的。而在农村的话,它这个位置就不一样了,它的位置就高得很多。2009和2007年指数相比的话,两轮摩托现在有非常大的跃升,由28.4上升为51.9%。另一方面,农村的农用三轮车依然保持强劲的增势。
在城市居民中间,目前对于小轿车的增势已经非常明显。而农村居民的话,对于汽车下乡的政策驱动,对这个车需求量有所增加。70.4%的人是要购买小轿车的,这是很明显可以看到的。而在农村的话,未来一年对于小轿车的选择比例也是蛮高的是26.1%。当然跟去年相比较,这个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在其他的车辆方面,比如说,像轻型卡车、微型客车这方面都是比以前多出很多的。另外,我们我们可以看到节能减排,对于我们小排量汽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在购车、二次购车之间,油耗的排量,对人们来说已经很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原来计划购买1.6升以上排量汽车的消费者,现在由于购置税的优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考虑购买1.6升或者是以下的汽车。其中有95%首次购车者说,要考虑这样买政府所提倡的,会有80%的人,做出了这样的调整。2010年的话,小排量车的热销,还是有所突破的。总的来说,首次购车者优先考虑小排量车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二次购车者,他们会考虑2.0升以上的车,这样的比重会相对比较高。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很多的新东西都在推出,什么新能源车啊等等,这些都是。那么,我们大概可以从里面看到,整体城市发展水平,在两万元左右。在都市和农村、城镇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别,两万元的差别也相当大。小城镇也愿意为环保付出一些代价,在城市之间这样的意愿会更强烈一些。这样的话,在农村是三万元,而在农村可能会更低一些。
可能虽然没有完全超出我们大家预期的水平,但是也相当有影响的。农村消费者的话,他们的意愿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有65.9%的人本来是打算要购买车的,但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政策之后,他们就非常的明显,要选择政策所鼓励的车型。
有11.5%的人是不打算购买车的,而因为鼓励政策才考虑购买的。不过,从未来一年,也就是2010年可能会选择购买车型的,微型客车是高居首位的。25.5%的人会选择摩托车,皮卡和载货车有8.7%。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些鼓励政策,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有很重要的位置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相关汽车品牌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不是我们指数的一个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在轻卡这边福田汽车、江陵汽车是首选。
我们知道,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存在两难的问题。就是人们对机动性的需求,以及机动性发展本身带来对城市交通的挑战。一开始也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一线、二线城市,有一方面对购车还有所期待。另一方面,对堵车非常的抱怨。就是抱怨和期待同时并存,我们也如两难的过程中。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机动车对人们质量的提升,有一个明显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机动车的价格方面,在多个方面还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有了车可以降低劳动成果、可能提高效率,方便人们交流可以作出贡献。
同时它也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生活的乐趣也会增加。另外,朋友的拜访次数,因为有了自主的机动工具,它会提高这个次数。另一方面,由于工具的应用成本,还有数量的增加,由于城市交通空间所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拥堵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都会有所上升。
所以我们也计算了一些我们研究的代表城市,它们有一些拥堵成本。有的城市就比较高,比如说北京,我们说是首都嘛。所以它平均上班单程所用的时间,在交通顺畅的时候,要花四十分钟,拥堵时间是六十二分钟。然后是武汉、上海、广州,相对比较低的是哈尔滨等城市。在不同城市货币成本也有所区别,在2009年北京的拥堵成本的话,如果我们计算每个月构成的拥堵成本来说,它相当于335.6元钱。
当然,如果我们把2007年指数做个比较的话,它稍有降低。因为2007年的时候,我们计算的是375元钱,上海、广州在增加,它在今年就上升了,以前是228元钱,今年是250元钱。武汉也是上升的,西安也是上升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成都这些城市还相对轻一些,这些不同城市的成本都是不一样。我们现在有一些城市,找到了很好降低成本的途径。当然,我们说这个成本的部分,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部分,实际上在健康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当机动车用量上升,拥有我们之前说的很多好处的同时,还有很多弊端。我们可以看一下驾车者,他身心会发生很多不一样的变化。
就是说,比以前更腰酸背痛了,体重还增加了,眼睛也不舒服,感到有车比以前更容易疲劳了。所以过渡依赖车的人群,他会发生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在心里的痛苦更大是来自于堵车,他会觉得很沉闷。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居民的驾车行为的一些变化。而对于一些看着人家驾车的人,他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大家看不惯或者是因为机动车发展起来,产生了一些城市病,就是大家比较烦的。
堵车时鸣笛,这是很讨厌的。无故超车,闪灯或者是闯红灯,没有理由的加速、刹车,故意妨碍他人超车。堵车的时候往窗外扔东西,遇到堵车了,说脏话、或是威胁他人。所以我们也看到了有利也会有弊,也有很多汽车不文明行为。在汽车文明的行为同时,也会有相反的方面。我们城市管理者,也一直采取各种各样的努力,来寻找一些既能获得机动的便利,又能减少它的不利因素,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成效。
我们把这个指数相比较的话,我们拥有机动车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在使用频率来说是在不断下降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剪刀差可以反映出来,私人使用频率在下降,而公共私人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在上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显著成效不仅是一个偶然的效应,而是必然的,在发挥它的效应。我们把2009年看到的,大家看到每月使用的频率,居民使用频率是27次,2007年是24次,2005年是20次。我们在七个大城市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公交出行,出行比例比较高的城市。比如说像广州、武汉、哈尔滨、西安这些城市,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要从搭乘距离的角度来说,北京的绝对水平比西部水平还会低一些,但是从增长角度来说,增长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大家看到现在遇到的一些状况,就是享受机动车的便利,又会带来很多不便的方面,我们会想要做出一些改善。大家也对此给予了很多期望,我们一定要做出努力。我们从新公共交通体系来说,它支持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看到31%的人认为,要加强基础公共建设。28%的人说要多建城铁和地铁,24%的人说要扩大公交范围。那么,也有31.2%的居民,支持控制私家车的增长规模。甚至,有一些居民还支持控制公车的增长规模。25.9%的居民,是以后加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改善方式和模式。
在建设地铁的城市中,有一些城市正在建设和尚未开通。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之间,这些城市对于地铁的支持度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武汉稍稍低一下。像成都、哈尔滨都很高,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从本地居民角度来说,对于开通地铁的支持率还是很高的。甚至一些未建设地铁的城市之间,都是这样的。而在所有的城市之中,人们对于建设快速公交体系的水平,既使是拥有自己私家车的车主,也是有相对较高的支持率的。
这是我们从今年的指数上可以看到的,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东西我是要做一个特别的强调。一个是,机动车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之间,人们对于公共机动交通工具和私人的交通的工具的态度变化。我们第一次在做这样一个字数统计时候,对于公交发展人们是希望政府有所作为,现在大家已经转变成了有很高的支持率,这是我们明显的一个期待。而且,人们相信这些解决方案对于未来解决我们过去,一直遇到的两难问题,人们希望这是一个解。
另外,就是对于新能源的期待。从这次指数上看公共愿意为新能源承担一部分个人责任。对于我们收次购车的人来说,原来的预算就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愿意个人支付水平在两万元左右,这是人们对新能源和动力车发展空间,一个个人参与度非常重要的转变。个人的这种态度转变和政府的支持,两者能同时到位的话,对一个新能源车的发展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合拳作用。谢谢大家!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