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夏 欢
今年前11个月中,自主品牌终端销量节节攀升。不过,今年车市的捷报似乎不只与奇瑞、吉利等大型自主品牌车企相关。
自主品牌中实力较弱的、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例如力帆、华泰、吉奥等,今年也享受到了国家振兴车市优惠政策的甜头。
力帆实业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廖雄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力帆在今年10月就提前完成了全年销售,同比上升150%,预计全年可以完成6万多辆。
独立发展
不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鼓励兼并重组的思维也在影响着今年的车企。继广汽重组长丰拉开兼并重组的大幕后,一时间兼并重组大潮暗涌,“谁将是下一对兼并重组的企业”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猜测。
一些小型汽车企业一边分食车市增长大蛋糕的同时,一边担心起自己的命运,因为担心自己成为兼并重组的对象。
比如,力帆就曾经先后传出过被北汽重组及被长安重组的传闻。
后来,一直声称“不排斥兼并重组”的力帆掌门人尹明善虽然默认了曾与有意对象北汽等接触过。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尹明善做出了新的选择——上市融资,独立发展。
国泰君安汽车分析师张欣指出,那些缺乏市场和创新力的汽车企业将渐渐走向被兼并和重组之路,而有明显自主发展意愿的企业则不然。
国泰君安正是力帆重启IPO的上市顾问。今年9月份,力帆已经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材料。
通过重启IPO,尹明善正式宣告关闭兼并重组大门,但也开启了另一条与北汽等国有车企合作的大门。
“我对公司的控股底线是60%。目前引入两个战略投资者后,我的控股已由100%变成80%。现在正在与可能的第四大股东接触,我希望是北汽这样的国有企业。”尹明善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对自主品牌坚持独立发展持不同意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汽车行业对GDP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许多地区鼓励上马汽车项目。“有些汽车企业的年销量甚至不足1000辆,但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仍能生存下去。”徐长明说。
兼并一些小汽车厂,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力帆坚持自主发展是否阻碍了国家提倡兼并重组的大潮?
尹明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个观点引人注意,“要把单纯的兼并重组变成战略合作”,这才是力帆的真实想法。
不过,一个尚在襁褓中的自主汽车品牌,凭什么吸引大型车企与其进行战略合作?或许力帆并不认为自己毫无长处。
最强是出口
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的路力帆走得并不容易,但是力帆“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开门造车”的理念。
用尹明善的话来说就是尽一切可能,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聚集优秀的造车人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和品牌。
在自主技术的研发上,力帆不惜重金: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的力帆汽车技术研究院,在所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里占有一席之地,专利拥有量排居国内首位。
对于汽车最核心的发动机,力帆汽车与全球知名的发动机研发专业服务咨询公司——英国RICARDO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共同设计并开发排量0.8L到2.4L的汽车发动机系列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力帆利用集团平台的资源对海外市场开发的创新。
力帆集团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力帆轿车在起步阶段将采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策略。多年来,力帆摩托车积累起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产品销售到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的92个国家。
据了解,目前这些国家的不少代理商都有意获取力帆汽车的独家代理权,力帆轿车下线后,可直接销往国外。这无疑是尹明善喊出“出口5亿元”的底气所在。
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力帆轿车已向53个国家出口。目前,力帆汽车在俄罗斯、越南、伊朗建立了CKD组装厂,在埃塞建立了SKD厂,乌拉圭的CKD组装厂亦在年内完成。
正如尹明善所说,“力帆最强的队伍应该是出口大军。力帆去年出口了5亿5千多万美元。全年出口轿车2万辆,全国轿车出口第三名。”
从这个意义上说,力帆今年取得的销售成绩也绝非只依靠国家购置税调整的利好政策。力帆的思路是“海外包围国内”,并不属于国家想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当然,力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吉奥皮卡、SUV畅销海外,开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先河;华泰汽车首款B级车将同步推出柴油版,甚至在设计中特别做了左右舵的区分,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出口中高级轿车的企业……
依仗独特优势,第三梯队的自主品牌也可不被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