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草根狂想曲唱响电动车之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 10:22  经济观察报

  王传福现在随时都有可能被各路记者围攻,因为他一手创立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明星,而他本人也登上了中国新首富的位置。

  不过翻开比亚迪的创业史,这家富有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成立不过14年。最初,比亚迪是以电池制造起家,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成为了手机电池市场上最大的配套商,但真正名声大噪还是在涉足汽车业之后。

  当时,王传福曾放言比亚迪汽车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而其所凭借的重要武器就是能够用作汽车动力装置的“铁电池”。这不仅引起了各方对比亚迪的关注,更吸引来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

  看似汽车“门外汉”的比亚迪在短短几年内就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本土品牌,虽然其纯电动车目前还是 “纸上谈兵”,但传统汽车的销量增长已十分惊人。

  今年1至10月份,比亚迪累计销售汽车33.76万辆,全年销量有望达到43万辆。这也是比亚迪自推出第一款汽油车以来,连续4年实现销量翻倍增长。

  汽车业务也开始成为比亚迪除手机电池之外的最大利润源。比亚迪股份(1121.HK)在最近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中称,得益于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剧增,今年1至9月份,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达到26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

  电池大王

  1995年2月,王传福怀揣着从表哥吕向阳那里借来的250万元人民币,带着20多名员工,正式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当时,他刚刚辞去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下属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务,正准备放手一搏。

  王传福分析,当时充电电池市场是日本企业的天下,而国内厂家由于缺乏核心部件电芯的技术,只能靠买电芯回来组装,不仅利润空间小,也缺乏竞争力。搞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决定从一开始就要攻克电芯的技术难题。这个决策为比亚迪铺就了未来的成功。

  有一天,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他立刻意识到这将成为中国电池企业的最佳机遇,当即就决定马上开始生产镍镉电池。

  不过当时比亚迪资金有限,如果从日本进口一条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动辄就要数千万元的投资,这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比亚迪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于是,王传福独创了一种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先是自己研究制造了一些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然后再把生产线分解成一道道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比亚迪60%的电池生产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

  最后的结果是,比亚迪只花了100多万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这让比亚迪电池的制造成本比日本竞争对手低了近40%。

  就这样,比亚迪利用价格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它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的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迅速飙升到世界第四位。

  随后,比亚迪又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不过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让刚步入快轨的比亚迪陷入了困境。当初资助王传福创业的吕向阳再次向比亚迪注资1660万元。

  有了资金的支持,王传福开始把目光放到更远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在这些地方,拥有绝对价格优势的比亚迪以横扫千军的气魄,先后拿到了松下、索尼、GE、AT&T等国际知名客户的订单。

  2000年,比亚迪攻克了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并成为了摩托罗拉的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第二年,比亚迪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就上升到了全球第四,共实现纯利润2.56亿元。目前,比亚迪仍是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并在全球拥有超过15%的市场份额。

  跨行业转型

  尽管已在手机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王传福没有一刻停止过思考,他想寻找一个更大的突破点。

  2002年,机会来了。在王传福意外得知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因陷入经营困境准备出售的消息后,他立即与对方展开了谈判。当时,比亚迪刚刚在香港主板上市,已基本解决了融资难题。

  但是仅经过短短3个月的谈判,毫无造车经验的比亚迪就于2003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宣布了与西安秦川签订的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比亚迪旗下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比亚迪股份拥有了秦川汽车77%的股权,正式控股了秦川汽车

  在此之前,比亚迪已于2002年7月和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

  2003年8月,在成功收购秦川之后,王传福又宣布再投资20亿元,在西安建立年产汽车20万辆、零部件10万套的生产基地。比亚迪也由此迈开了从手机电池向汽车跨行业转型的步伐。

  王传福涉足汽车业的初衷是想造电动汽车。比亚迪在电池制造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虽然在造汽车方面是个新手,但是只要能抛弃发动机和变速箱,其他都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而且如果比亚迪能够抢得先机,成为电动车的领军者,显然要比只做“大牌”身后的电池供应商强得多。

  不过电动车要实现商业化,还有很多待解的难题,尤其是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绝不是比亚迪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王传福决定先造传统汽车

  比亚迪依靠手机电池业务赚来的高额利润,开始投入汽车的生产与研发。但与所有的本土汽车公司不同,比亚迪复制的不是其他汽车公司的成功模式,而是自己在手机电池领域摸索出的那套超低成本的“野路子”。

  比亚迪开始自己研发制造汽车生产线。一组可查询到的数据显示,在引进上百台(套)世界领先的整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基础上,比亚迪启用自主研发的汽车冲压设备360项,调试自主研发的汽车焊接设备825项,安装自主研发的汽车涂装设备656项,整合自主研发的汽车总装设备412项。

  比亚迪汽车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和生产电池的思路一样,比亚迪的生产线也是由大量人力组成。在王传福看来,汽车40%的工序是靠人工完成的,比亚迪也要尽可能地把汽车的工序分解到人工。

  更让汽车业内人士大跌眼镜的是,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汽车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由自己生产。这种几乎自给自足的配套方式完全不符合现代化的生产规律,但却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

  充分利用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且便宜的优势是比亚迪的一大特色。一个惊人的数据是,这家年轻的民营企业现有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了13万。

  袋鼠模式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除生产环节带来的成本优势外,还因为其独特的“袋鼠模式”。

  集中内部资源,在已有的商业领域成功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是这种模式的核心,而汽车业务就是比亚迪培育出的一只新“袋鼠”。

  根据比亚迪公关部人士的解释,袋鼠模式可以被解析为三大特征,即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所谓长腿,对比亚迪而言就是技术和专利。

  从2002年到2008年,比亚迪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都在1000项以上,其中2008年,比亚迪共申请专利1530项,在国内企业申请量排名中位居第四。

  “王总就是一个技术疯子。”这是比亚迪员工对王传福的共识。他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技术研发上,自己对每一个技术细节更是亲力亲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晴风)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比亚迪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