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收购沃尔沃不是蛇吞象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 14:20  新浪汽车

  作者:新浪评论员陈晓芸

  “蛇吞象”一般意喻为“不对称的较量”,前不久“腾中买马”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典型的“蛇吞象”的翻版,时下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行为,外界“蛇吞象”的比喻更是此起彼伏,在赞赏吉利勇气之时,不少人还是疑虑重重:吉利能实现“蛇吞象”的美丽传说吗?福特都玩不转的沃尔沃,吉利能玩得转?

  其实,无论是从自然界还是生理法则来看,蛇就是蛇,象就是象,蛇有天大的能耐也吞不了象。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也一样,没有实力就别想打天下、坐天下,我们常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吉利收购沃尔沃之举,从表象来看,确实给人带来不少疑惑惑与担忧,人家毕竟是躺在福特怀抱里的百年品牌,一个中国的自主品牌要将其收归旗下,能行吗?有这个实力吗?然而,我们看一下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的,关于世界经济竞争核心力量的论述,或许能给出一个新的答案。

  熊彼特认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创新,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创新是内生的,是生产要素内在组合“本我”的规律性诉求,这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组合能力是一项经济活动竞争力的核心,谁能有效的把握和实现这样一种组合,那么,就能实现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的这么一个过程,否则即使再庞大的“身躯”也会在这样一种组合潮中被刮分或被吞并,标致重组雪铁龙后活得很滋润,菲亚特控股曾经拥有奔驰品牌的克莱斯勒游刃有余,都充分说明了生产要素的重组所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吉利正在展开的对沃尔沃的收购,其实质就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对各种要素的创新。很显然,吉利是现在中国汽车企业当中拥有最多“组合”经验的企业,通过控股英国老牌汽车公司锰铜公司、闪电式全资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吉利通过这些成功的实践已经聚集了或者说构建起了融资平台、人才平台、中西方文化融合模式,做足了功课的吉利看到了一次能够让自身快速成长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当然,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现代经济理念的基础是“合作共赢”,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更为重视“合作”与“共赢”,所以无论是并购案还是收购案,其根本还是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最有利于双方的尝试。我认为吉利的这次收购也体现了这样一种模式,并非是“蛇吞象”那么你死我活。

  创新在商业中有一条绝对的规则:谁能利用机会和市场中短暂的动乱,加速产品、技术、管理、品牌、人力资源的创新,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算。

  中国车企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引领和相关有力政策的促进下,车企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层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世界主要市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按部就班的进行发展、哪怕是借助中国市场的喷薄之势超常规发展,长年累积下来的差距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缩短的。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词是李书福用来形容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商机,在美国三大集团陷入危机之际,全球的汽车市场动荡给吉利或者说全球范围内急于“走出去”的汽车企业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而吉利就恰恰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吉利出手就是正常的经济行为,更不是什么“蛇吞象”。

  这里面有个细节,在6年前的一次大会上,也即是2003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福特购买沃尔沃的目的已经达到,未来的沃尔沃将成为福特的包袱,福特必然会出售沃尔沃。吉利集团将来要收购沃尔沃。今天再来看这席话,古语中不破不立的意味跃然纸上。也许再过一些年,吉利还会再次将沃尔沃抛弃,这可不是什么现代版的始乱终弃,这就是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或者说这就是商业社会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根本要素:流动性和不可预知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吉利逐鹿沃尔沃肯定是为利而去,福特割爱沃尔沃也是为利而为,回归这一事件的本质,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政策的成功和吉利自身创新的实力,而并非是蛇吞象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二马)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