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哲)从1到1000万,是无论如何也要庆祝一番的,何况又是新中国惟一一个从零开始的汽车工业。这迟来的1000万辆汽车产量由此树立起一个里程碑,夯实了我们的汽车大国信念和心态。
然而,一个事实仍然横亘在我们面前:大则大矣,强则未必。这一点,中国的汽车人心里也明白,如果自身没有一流的品牌,生产再多的车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毋庸讳言,高调庆祝的虽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商,而躲在身后偷乐的却是合资品牌中的外国车企,合资品牌坐拥了这1000万辆市场的大部。而中国车市如果刮的总是欧风美雨,纵是拿下全球第一,成色终归让人心虚。
1000万辆是个心坎,过了之后,再去琢磨1100万辆、2000万辆似乎已显得没什么意思,只要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庇护下,数字上的事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与中国经济站到了同样一个位置——要数量?还是质量?而这比肩美日的1000万辆汽车产量是会产生洋洋得意的副作用?还是能够真正生成化学作用的催化剂?
中国汽车工业需要赶超的还有很多,技术研发、营销公关、跨国管理乃至汽车文化等等都亟待提高。硬的东西比较容易赶上,软的东西才是真正需要花时间融会贯通的,而后者才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要义。重重困难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奇瑞、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倔强地走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而主攻电动车的比亚迪甚至成为现象,引得巴菲特、巴克莱银行等竞相追捧。
与汽车一样,电影在当初也经受着引狼入室、与狼共舞的考验。在引进好莱坞大片之后,一时间“电影完了”的哀叹不绝于耳。可十几年过去了,国产大片已主导了票房的半壁江山,且势头愈发汹汹。相信本土的创造力,这对汽车极具借鉴意义。
在高档车中,自主品牌颇显寒酸,而在中高级车站稳脚跟,如何把车卖得更贵而不是更便宜,才是中国汽车人在后1000万辆时代的使命。这绝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然而正如圣雄甘地所说,起先他们漠视你,而后讥讽你,再后打压你,但最后你赢了。期待着若干年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为甘地的话做出新的诠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