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车需求尚未形成 市场准入将从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08: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缺乏核心技术,新项目不断上马,地方纷纷自立小山头,市场需求尚未真正形成……

  近来风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被泼冷水了!在9月举行的“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官员不约而同表示,由于近年来各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因此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相关部门今后将加强调控,严格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和审查,相比以往加油鼓励的姿态,这样的表态似乎有为新能源汽车热降温之势。

  各地积极上马新能源车

  据各地已经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显示,规划产能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万辆。依托北汽集团,北京市计划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至少将达到1万辆。按照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设想,2010年,上海将形成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2012年产能达到10万辆,2015年升至30万辆。长安汽车宣布,拟首期投资25亿元建设新基地,预计2012年建成投产,达产后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30万辆整车、100万台发动机的年产能规模;最终产能将达到60万辆整车、200万台发动机。吉林省计划依托一汽集团等企业,2012年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尽管号称电动车之王的比亚迪汽车未宣布其新能源汽车规划,但其产能远远超过其他汽车企业已不是秘密。

  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的热衷丝毫不亚于各企业,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车联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巨额财政补贴,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产能过剩 核心技术缺乏

  工信部和发改委的担心在于各地上马的新能源汽车远超过原先规划的50万辆。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上,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这在分散技术和资金,减弱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埋下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辛国斌透露,相关部门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管理。

  与工信部步调一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措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

  让两大实权部门工信部和发改委更为忧虑的是,与新能源领域“制造环节过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研发、终端应用环节的投入与政策安排明显滞后,许多专家认为,这种“两头冷、中间热”的不协调现象,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电动车是主要突破口

  6月底工信部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首次界定何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但在众多的新能汽车中,电动汽车有脱颖而出之势。

  “尽管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目前仍分别控制和主导着某种汽车发展技术和产业路线,例如日本的混合动力、欧洲的先进柴油机、美国的燃料电池等,但就汽车动力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这一点上,已经形成共识。”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称,“电动车已经被汽车生产国当作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我想2009年,也许2010年将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化的起步之年。”

  自去年比亚迪宣布将推出商业化的插电式电动车之后,日产、丰田、通用、奔驰、雷诺等厂商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布局。在很短时间内,各大汽车公司与电池厂商的合作配对已经完成,产品上市时间大为提前。

  陈清泰表示:“发展电动车应上升到国家战略。汽车电动化是涉及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陈清泰说,“中国是电动车所需的金属锂和稀土比较丰富的国家,有资源优势。在传统汽车技术动力中我们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技术转换成本较低。”

(编辑:泛泛)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