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铃汽车叶明信:商用车需要更多政策扶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16:09  易车网

江铃汽车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叶明信

  记者:看到江铃上半年有一个分车型的数据,全顺有1.4万的收量,青海有2万多,皮卡和SUV整体加在一起5万多一个量,我没有看到其他媒体有报道5万多量数据整个上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是上升是什么样的趋势?

  叶明信:首先谈一下市场面的状况,销量本身没有太多意思。主要在细分市场里面份额的情况,江铃参与细分市场有三个,一个是轻卡,一个是轻客一个是皮卡。整个大环境,汽车市场环境是非常好,比去年增长14%。但是在商用车里面就是情况不一样,比如说在请客来讲,全顺参与汽车市场,整个市场比去年掉了17%左右,这是1到5月份数据。轻卡和皮卡来讲,整个细分市场跟去年占到5%左右,也是1到5月份左右的数字。在这个环境里面,江铃参与的轻型商用车的细分市场里面,跟去年总量是持平的,江铃销量跟大盘是一致的,比去年增长了2%左右。跟整个市场是比较一致的做法。

  记者:我还看到一个数字,6月份从乘用车这边来讲是一个爆炸的一个月,商用车这边全顺、皮卡、SUV的增速比较理想,轻卡这边稍微缓慢了一点。

  叶明信:刚才很多专家也谈到这个问题,去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下半年,商用车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除了经济因素,和全球金融危机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国三的实施,国三对乘用车来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对为汽油来汽来讲,做国三的标准是比较简单的,但就柴油机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和媒体没有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柴油机从国二升到个三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基本要达到比较进发动机的技术含量,我们所谓的高压共轨才能达到国三的标准,在国外汽车市场一般99%都采用的高压轨,去年在上半年因为重型的柴油机,从下半年开始要导入国三,也是导致很多厂家在6月份以前就提前铺货,国外的产品赶快铺到市场上。在去年的下半年开始,经济因素再加上排放因素,所以就导致柴油车的为主的轻客、轻卡、还有重中卡都受到比较大的打击,在市场的趋势来讲,排放对柴油机的生产厂家来讲是有很大的影响。到今年的7月1号这个月开始,小于3.5吨的轻型的柴油机也要导入国三,在6月份的时候,很多厂家提前在铺他国二的货,这就是根据我们很过专家谈的升级。在商用车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升级的课题在于说排放标准对国三的柴油机在整个行业里面是比较缺乏的,还有很多厂家在用别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所以在6月份的时候,通常是一个拐点。

  像江铃的话,国三跟国际知名国四、或者是德尔福做的高压共轨的集资。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进行了销售,到今年的6月份我们并没有增强所谓的额外的铺货,对于其他厂家情况不一样,我们不在乎6月份的销售数字,因为我们知道有提前铺货,把国二的货铺到市场上的状况,因为去年就发生。所以我想我们更在乎的是等到市场比较稳定成熟,而且我们也相信国家对于国三排放标准的执行,在很到位的情况下,我想我们下半年江铃销售比较稳定增长,而且可以提供消费者最好的产品会从下半年开始。

  记者:江铃这边达到国三技术选择是共轨。

  叶明信:我们是作为高压共轨的选择。

  记者:会不会担心性价比的问题,可能价格会适当地高一些?

  叶明信:去年商用车除了排放的影响以外,去年上半年原材料的增长,钢材等等,也造成了很多企业成本的上涨。但江铃在这方面控制比较好,我们并没有因为去年原材料上涨把成本加高,很多上市企业做了这样的调整。排放也是这样,江铃相对来讲是比较遵守游戏规则的政府的法律法规,我们在国二的时候就做得比较扎实,所以国二、国三的确有增加成本,对国二、国三产品的规划我们经过市场调研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大概差不多八千块钱,所以我们对国二、国三的差别,加了高压共轨,即便是跟世界知名的厂子做合作,我们也是加了八千块钱,我们还做了产品的调整,我们现在的高压共轨的国三,最低的轻卡也是7万块钱而已,并没有跟原来的车价有太大的差别。

  所以我想在稳定可以达到国三标准,对消费者和环境来讲,都尽力到一份应有的责任,我想我们国三性价是比较好的,当然也有其他解决的路径产生,只要是政府同意接受这种路径的话,我们会努力地配合。在企业来讲,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尽一份责任之外,我们也要考虑我们竞争力,我们江铃对股东、消费者和品牌要负责任,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都会做。

  记者:我们看到整个车型和发动机放贷的一个叫项目或者是工程也好,全顺这边轻客这边有一个叫V348的,与之相较轻卡这边N900,皮卡这边N350,发动机这边有一个叫JX4DR4的心目,这四个项目整体实施以后,咱们整体江铃这边的产品包括发动机可以由全新的换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叶明信:其实跟刚刚专家讲的很像,汽车本身是一个有着100年科技含量的一个行业,但汽车本身最重要的是一个性障就是发动机,尤其在商用车的角度来讲,柴油发动机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环保不是很好,又冒黑烟,声音很大,这是过去形成的概念,在现在在新的柴油科技的发展之下,柴油可以达到又节能又环保,噪音可以克服,这也是为什么在欧洲的市场上,乘用车有超过50适用柴油发动机,我们跟江铃跟福特合作,福特在欧洲最新的发动机在欧洲叫做屏马(音)发动机,我们从去年在导入新时代全顺也就是V348,同时带来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在国内做生产,这个发动机以后也会用在江铃的产品上。

  等于说我们从原来江铃世界第一的五十铃的技术,江铃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动机之外,我们导入福特在欧洲发展相当成熟,而且相当先进的发动机,就是刚才讲的JX4DR4。这个发动机的导入,对于江铃和整个市场来讲,是一个正面。这个发动机在新时代全顺目前可以达到国四的标准,这个发动机本来在欧洲设计已经符合国四,国内因为国三现在是政府规定,还考虑另外一个油品质量的问题,目前是以国三为主,这个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国四的认证,所以我们会导入像刚刚专家讲的,发动机研究虽然不是什么非常非常高深这么难的学问,但是还是需要积累,我想我们江铃和福特,比较好的技术引进,同时江铃也公布项目我们也在发展,我们也在发布,原来的世界第一的基础上,再去往上提升3.0的汽车发动机,这是江铃自己开发研究也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相信在做车的道路之上,所谓的升级是非常重要的,升级不是马上把每件事都做好,江铃采取的方式是先把发动机的核心掌握到,不管是和福特合作也好或者是自己开发也好,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以后,对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这个发动机福特引进的屏马(音)发动机,或者是江铃自己的开发世界升级的发动机以后都用在江铃的产品上,我们相信掌握这个核心技术以后对江铃的发展,对商用车的未来发展,江铃是比较实在的一个企业,我们做的事情一定要政府符合的法律法规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对江铃品牌的认知这样对江铃的发展是比较好的。

  记者:发动机的项目现在已经启动了,像轻卡和皮卡这边的项目已经有时间表吗?

  叶明信:江铃是一个上市公司,对于披露的产品项目,一旦董事会通过我们就会披露,N350,N900通过董事会和证监会都有报是可以披露的。但是对于时间来讲,其实证监会也不允许,未上市公司对未来没有发生的工作做任何的提报,这是证监会的考虑,另外是竞争的考虑,我们也不喜欢别人知道我们的举措,还是有一些商业机密,适度的时间,会把新产品让媒体和消费者了解,毕竟江铃是一个上市公司也是比较实在的企业,我们先做然后让大家知道,是一个比较重要产品的竞争的做法。

  记者:最后一个因为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商用车产业叫复苏或者是恢复也好这样一些政策,您是不是依据现在的政策状况预测一下半年的车市的情况?您觉得商用车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国家出台其他的一些补充的一些东西?

  叶明信:本身在年初谈的时候,范围比较小,把旧的三轮车,或者是低速度货车置换,本身会遇到困难用意不是很大,政府在调整,对于比较多的车型直接购买都有问题。流程没有这么块让所有的政策执行落实到资金,所以这些东西可能会在未来发生比较好的影响。我想政府的利益是比较好的,也会对整个轻型卡车和载货车比较有正面的影响。其实在很多其他政策方面,像我们这个企业更希望政府在排放标准方面,就是我们希望政府严格执行国三标准,不是因为我们有了别人没有,我觉得在企业的升级需要政府的导向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在某方面来讲,因为发动机的局限,导致了整个产业升级有瓶颈的话,可以考虑不要这么快实施国三、国四,尤其是柴油机,这个政策执行应该在某些方面来讲,可以更一致话,否则像江铃花了很多钱投资国三高压共轨,就发现政策一改,很多投资不是说浪费,可能是提前了时间,对于竞争本身有影响。消费者很单纯,很多在乎环保意识,但是更在乎是自己的合法,这个政策的意图跟政策执行更一致的话,不是江铃有这个技术,我相信所有商用车企业大规模都有这种能力,政府的执行和说的有距离的话,很多人想钻点空子,任何企业也这样的想法我们也无可厚非,假如说企业的执行力和政府的执行力一定要走在一起,政府要执行国三国四严格执行的话,企业一定会迎头赶上,并没有说真的这么难,但是要下决心。第二个我们有很多限制的条件,比如说皮卡,被整个界定来讲,很多人讲中国皮卡最适合农村的一个商品,但是中国的皮卡一直都在徘徊在20万左右,市场今年如果是12000万,20万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数据。

  记者:出口还不错。

  叶明信:出口比例还不错,皮卡为什么适合农村,皮卡有一个头,是比较安全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在实际的证明当中,有一个头是比较安全的。皮卡的成本没有太高,皮卡载的东西符合农村的需求。皮卡在很多界定来讲是卡车,很多地方不能进城,这个就限制了很多皮卡市场的发展。其实在国外尤其像美国,皮卡就是轿车,我以前在念书的时候,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就开着皮卡去上学,不觉得是卡车,而且很方面,该有的功能都可以有,又可以载人又可以载货,政府把这个想法放开一点的话,皮卡是一个更容易发挥市场。另外一个就是轻客,一直呼吁轻客本来就是承接城市的物流。轻客现在还是走在一个灰色地带,真正做城市物流又不行,轻客又面临人、货混装的问题,假设你用轻客来做城市物流会被抓,如果你用相似货车,又要跟卡车一样申请运营证等等。

  像欧洲的乘车市场,到住看到轻客在城市间,而且在白天晚上都可以穿梭,毕竟城市物流的需求。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卖点,我要进衣服,客户要这个衣服,你不能说用卡车晚上才能够送进来。比如说食物、原材料,小的价值高的东西,就是有城市中间的需求。但政府还是把轻客限制为只能载客不能载人,否则的话,只要载货的东西丢要跟卡车一样,这就扼杀了本身有需求,又没有把需求诱导成为比较好的事情。

(编辑:吴雪林)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