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奔驰、宝马入选公务车目录引发“口水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 11:15  东南快报

  从政府公布的采购目录中可以看到,奔驰和宝马这次也挤进了名单中。这意味着,原本政府采购的高端车市场上,奥迪作为传统公务用车“一统江山”的局面被打破了。一时间,民众热议,“口水战”开打。

  有人说,奔驰、宝马不符合公务员形象;也有人干脆说,这会让支持自主品牌成为一句空话。

  将给奥迪私车市场带来冲击

  众所周知,奥迪、宝马、奔驰在私人乘用车领域都属于长期搏斗的对手,随着奔驰、宝马的加入,也开始在中国公务车市场上直接面对面厮杀。虽说,国内豪华车的战局并不会因此而彻底改变。但事实是,由于奔驰、宝马的进入,已经打破奥迪独霸国内高端公务车采购的市场格局。

  对于奔驰、宝马入选政府采购名单,而早已登上政府绿色采购目录的奥迪却在有意避其锋芒。奥迪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奥迪80%的用户是私人用户。

  业内人士分析说,奔驰、宝马列入采购名单,高端公务车市场的格局很难在短时间发生根本性转变,对于奔驰、宝马的直接影响也不会十分明显,但将为其在政府和私人两大市场上全面加速提供助力。基于品牌影响,将直接在私人市场给奥迪带来冲击。

  奔驰、宝马入选重在带动私车消费

  其实,这些年来,奥迪一直在致力于淡化政府公务车的形象,大力开发私车消费市场,据了解,目前每年政府采购的奥迪不到总销量的1%,非常少,奥迪也基本摆脱了自己公务用车的单一形象。就如5月的福州销量,一举成为高端车的霸主,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业内专家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离不开政府采购。但从实际情况看,私人消费却占了很大比例。

  应该说,政府采购汽车对私人消费市场有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风向标的作用也会带动一定的私人汽车消费市场。与私家车市场相比,高档公务车市场总量其实并不大,但是其品牌影响的辐射作用却是巨大的。奥迪在中国的成功,诱惑着奔驰、宝马厂商把进入政府采购视为品牌形象树立的捷径。而这,正是奔驰、宝马关注公务车市场的核心所在。

  水战直指奔驰、宝马

  就在奔驰、宝马被公布入围政府采购名单的那一瞬间,许多人就热议奔驰、宝马作为公务用车的各种影响,如当我们的官员从奔驰、宝马车中走出来与百姓亲切握手时,公众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奔驰、宝马做公务用车合适吗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支持、有反对奔驰、宝马作为公务用车的各种观点。

  支持者观点

  奔驰、宝马也是国产车:在大家的心目中,奔驰、宝马一向是进口的高级车,但现在已经国产化了,如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这与奥迪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有助于打破奥迪公务用车市场的垄断局面:大家之所以认为宝马、奔驰与公务用车的形象格格不入,是因为宝马、奔驰不曾被当作公务用车,而奥迪品牌的公务用车形象却已根深蒂固。三者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自主品牌在高级公务用车中的竞争力很弱:在自主品牌当中,除了红旗、荣威、名爵等少数几个品牌,在高级公务车方面有一定竞争力之外,其他自主品牌在我国高级公务轿车方面的竞争力都非常弱。自主品牌要想在政府采购中扩大份额,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否则,政府的关怀也只能是拔苗助长。

  反对者观点

  用车制度的改革没能阻挡奔驰、宝马的入围脚步:近几年来,政府对公务车的采购、使用都一直在改革,并提倡过紧日子,而此次奔驰、宝马入围政府采购目录,似乎与之背道而驰,即便一再改革,仍然如此,政府该买什么车还是照样买。

  政府官员坐奔驰、宝马不利自身形象:政府官员一直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如果这些父母官自己天天坐着奔驰、宝马来来去去,对他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非常不利,因为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连生活都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政府应该多关心的是民生的问题,而不是关心自己坐什么车。

  政府扶持自主品牌将成一句空话:一直以来,舆论都在呼吁政府采购要向国产自主品牌倾斜,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带头买奔驰、宝马,这个口子一开,必然会上行下效,到时全国副部级以上政府机关都去买奔驰、宝马,自主品牌只能“望衙门兴叹”了。大多数人认为,市场要开放,宝马、奔驰不应该限制,但公务车市场是不一样的,应该无条件支持自主品牌。

(编辑:肖洋洋)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