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家宝贝安全吗 儿童乘车问题须引起重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08:51  华商网-华商报

  现状:安全座椅普及率不到1%

  和我国大踏步进入“汽车时代”相比,国内对汽车安全尤其是儿童的交通安全重视度却并没有提高。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我国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儿童交通安全,已经成为我国进入汽车时代的大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儿童乘车安全的法规。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汽车消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专门针对家长不为乘车儿童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惩罚措施,而中国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普及率甚至不到1%,多数家长对小孩乘车安全的重视仅仅表现为不让小孩坐前排。

  趋势:儿童交通安全逐渐被关注

  随着汽车消费的日渐成熟,交通安全尤其是儿童的交通安全,已开始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识。

  儿童乘车安全,首先成为车企和汽车设计师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少汽车加装了电动防夹车窗、儿童安全门锁、安全气囊单独关闭装置等有利于儿童安全的装置。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提高了对其的关注度。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儿童座椅安全法规已进入立法阶段,国内首个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碰撞实验室也在清华大学建成,同时完成了国内儿童座椅的第一碰。而在国内影响力逐步提升的C-NCAP,也从今年开始,在汽车正面刚性壁障碰撞实验中引入了儿童安全座椅,以引导厂家关注儿童乘员的安全。据《广州日报》M讁〇

  儿童乘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纪律一: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国内市面上有大量的儿童安全座椅销售,低端产品价格只有三五百元,中端产品价格在2000~4000元之间,也有部分产品价格在4000元以上。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不是购买了儿童安全座椅就足够了,还要正确地使用,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纪律二:儿童最好坐后排中间位置

  儿童应该坐在汽车的哪个位置?前排?驾驶员正后方?错!儿童最安全的位置应该是后排的中间位置,因为这里离每个撞击点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纪律三:车身贴上“内有儿童”警示贴

  如新手上路会给车尾贴上“实习驾驶”一样,在车尾挂上“内有儿童”的标识,同样能引起周围车辆的警觉。同时这也是提醒自己,再也不能像过去开车那样横冲直撞了,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其实是安全行车的最大保障。

  注意一:不要抱着小孩乘车

  儿童安全座椅和抱着小孩乘车哪个更安全?不少家长都会选择后者,不过在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时,10公斤重的小孩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超过400公斤,你能在慌乱中牢牢掌控400公斤的重物吗?

  注意二:不要给小孩系成人安全带

  一般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身材矮小的儿童,发生碰撞时安全带会正好勒住孩子的脖子,成了最危险的“索命”带。

  注意三: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

  儿童独自坐后排的危险性不亚于坐在前排,好动的小孩有可能拉开门窗发生意外,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开车带着小孩。

  注意四:不要将小孩一个人锁在车内

  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家长外出办事时往往将小孩单独锁在车内,殊不知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小孩好玩好动的天性、车内密闭的空间都可能是潜在的杀手。

  注意五:不要让小孩围着汽车玩耍

  停车场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尤其是对身材矮小的小朋友来说,容易被驾驶员忽视,最容易出事。

  注意六:不足4岁不要面向前坐车

  婴幼儿颈部骨骼非常脆弱,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尽量减少撞击时儿童颈部受到的冲击力。

  注意七:不要使用出过事的安全座椅

  一般来说,超过使用年限的儿童安全座椅和已经出过事故的儿童安全座椅,都不要再使用了。

  注意八:普通坐垫不能替代儿童专门坐垫

  儿童长到10岁以上,就要使用儿童安全坐垫,那么普通坐垫能够替代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普通坐垫太软,在交通事故中它可能会向前滑落或者变平,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贺江华

  相关

  各国有关“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规定.

  澳大利亚:未满8岁之孩童,未使用者罚款166澳元。

  美国:未满4岁或体重未达18kg之孩童,未使用者罚款100美元。

  德国:未满12岁且身高未满150cm之孩童,未使用者罚款80马克。

  意大利:未满10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英国:未满3岁之孩童,未使用者罚款20~500英镑。

  法国:未满10岁之孩童,除非例外否则均需坐后座,否则罚款250~1000法郎。

  日本:未满6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韩国:未满6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编辑:何岳)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