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厂家集体误判引发中国车市供需失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 07:24  成都商报

  1至4月,中国车市一枝独秀,这让业内业外的人都大跌眼镜。春节以来,车市消费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车商缺车卖!厂家生产忙!这成为全球车市惟一的风景线。

  成都商报从本地市场到生产工厂的实地采访,印证了目前的车市缺车现象并非是很多人猜测的饥饿疗法。相反,几乎所有大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以满足市场需求。上周三,本报刊出《北上南下 揭秘车市“缺货”内幕》后引发读者强烈反映,大家纷纷开始寻找目前车市过热的成因。

  成 因

  集体误判 引发供需失衡

  “完全没有想到今年车市会是这样!”这是记者近来采访时听到消费者、经销商和厂方高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后悔的消费者

  去年底,很多车型价格一降再降,10万元以内的车也敢一下子降2万元甩货。很多消费者开始推崇“金融危机下现金为王”这句不知是哪个大腕的名言,确需买车的消费者也忍住,他们相信,车价是没有降到位的,今年上半年买车才是最好时机。记者的一位朋友看好车型后苦苦等待,等到过了春节突然发现出问题了,节前2万元的优惠不但没有了,拿着现金还提不到现车。

  郁闷的经销商 在去年最后几个月车市骤然降温时,带着厂家压货、价格高台跳水、利润巨降的伤口填写今年向厂家的订货表时,绝大部分车商想的是如何将新年目标压到最低,以便顺利完成销量以拿到厂家返点。收缩战线、准备过冬的想法在各个环节蔓延。虽然成都车界也出现了赵锦辉这样的“胆大包天者”,去年底冒着“搞垮建国汽车”的罪名大量进货,结果今年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敢这样做的“赌神”毕竟凤毛麟角。现在,大部分经销商面对如潮的消费者,天天求厂家发货时,恨不得打自己两个耳光。

  加班的汽车厂

  信心和预期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传到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处的。回想去年底,各大厂商看着手中年度报告,感受着第四季度车市惨淡的阵痛,耳朵里听到的是“金融危机正在全球不断加深”。那些让我们如雷贯耳的银行都破产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也走在破产的大道上。国内厂商没问题也被吓出问题了。事实上,那些跨国巨头们把全球的销售一汇总,“亏,连丰田都亏了,能有不亏的吗?”在那种恐怖环境下,对今年上半年车市最为乐观的老总在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时,也只是给出“谨慎乐观”的答案,当然,90%的厂商是悲观的。

  其实,2008年国内众多厂家是在不断调低总销量的日子中度过的,降低2009年销量预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这也是今年车市供给小于需求的直接原因。

  成 因

  刚性需求与政策刺激叠加

  记得去年10月,本报曾作出《全球车市看中国,中国车市看四川》的预测,结果被一一验证。半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国家一系列以拉动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起到了明显作用。当产量减少、需求超过想像时,虽然从目前数据看,车市总销量并没有太大增长,但市场却表现出大面积缺货。广汽丰田规划营销部长吴保军称,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直接导致了今年车市的井喷,比如调整汽车产业振兴计划、车辆购置税减免、燃油税的推出、4万亿的投资拉动等,对于中国车市都是利好消息。

  上海汽车表示,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消费者对产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多方面利好因素共同催生了中国热车市。“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市场的热销和成绩,无疑是中国市场良好发展状况和强有力市场购买力的综合体现。”当然,相对于全国车市,四川及西部地区又成为今年车市的最大黑马,众多品牌车型在成都单店的销量都杀入全国前列。上海汽车市场部一位人士透露,荣威在成都的销量全国第一,MG名爵的成都两家4S店销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东风标致称,川渝地区的销量已超过公司在全国总销量的12%以上,而以前这一数字是8%左右;东风日产在川销量也冲入全国前列,众多小排量车型和自主品牌车型在这里疯狂地享受着消费者的追捧。业界分析认为,首先是西部经济对出口依赖很小,在东部沿海城市出口压力倍增时,西部地区反而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四川地区因巨额的灾后重建资金注入,对拉动内需起到了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的作用。四川车市成为全国最火、缺车最严重的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目前很多厂家已开始重点保障四川的货源供应。本报记者 张国鸿

(编辑:郭城)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