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的核心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4:43  汽车商业评论

  2009年2月的一天,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4大部委相关负责人又坐到了一起,就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交换意见,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到了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向规模化、产业化过渡的重要关头。

  在此之前,决策层面和学术界的说法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这些激荡人心的话被迅速转载,配上相关图片后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但是基础层面的观察家们却另有说法。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说,国内汽车制造商并没有真正掌握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即使是国内那些设有新能源事业部的大汽车集团,其掌握的技术也只能算是初级。

  是在危言耸听吗?那些被贴上“新能源”标签的客车究竟搭载着什么样的秘密?

  先回答后一个问题,综合“核心技术”的各种版本,概括起来无外乎三个方面:电机、电池和电控,如果还要进一步细分,那还得算上组成这些部件的元器件。这些总成或者部件由谁提供?从目前批量生产的示范运营混合动力客车看,绝大多数动力总成来自伊顿公司,国内混合动力总成也有,但不多。

  伊顿公司自1993年进入中国变速箱市场,最初也是万丈雄心,但市场表现一直乏善可陈,远不及直接竞争对手艾里逊。2008年1月,这家企业突然时来运转——张伟雄从福田汽车购买30辆混合动力客车,指名要用伊顿的混合动力系统。紧接着,中通客车、重庆恒通以及北京公交的800套混合动力系统订单都被伊顿公司纳入囊中。

  一直等待的春天就这样突然降临了,这让伊顿公司有些措手不及,承担售后服务的伊顿(中国)总部的十来位工程师变成了最忙碌的人,他们全部被派往示范运营城市,其工作内容包括对客户做培训,进行系统测试和升级。

  猛然爆发出的巨大市场需求对伊顿公司来说是个严苛的考验,即使客户还敢下订单,但伊顿公司也不敢贸然接单——谁都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培训和服务网络支持,最终的结局可能是暂时赢得客户却长期输了市场。

  这时就轮到了艾里逊登场。这家最早用变速箱技术征服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眼看着混合动力市场被伊顿公司抢得先机,心底自然大不服气,并发誓要夺回市场。它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两套混合动力系统,免费赠送给北京公交试用。艾里逊的意图很清楚,由用户做最终使用评价。这两套系统,一套已交付给福田汽车,一套尚留在上海保税区。

  艾里逊混合动力系统的确大有来头,在美国市场,已有上千辆搭配该系统的客车投入运营。这个数字表明,即使没有政府补贴,它也基本上能做到正常销售。根据艾里逊提供的说法,其混合动力系统最高可节油40%至45%,一般也在30%以上——但前提是混合动力客车必须严格按照使用工况运行。

  在没得到市场验证之前,艾里逊惟一的缺点似乎就是价格高昂。业内人士透露,一套艾里逊混合动力系统在国内售价是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而伊顿系统最初曾卖过70万元/套,现在降到了40万元/套——其中电池价格就占了一半多。

  像伊顿公司和艾里逊这样有着外资背景的企业将如何在中国战场上展开角逐,谁又将在角逐中胜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实际上,那也不是我们此次探讨的重点。重点是,在调查中,《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一些称拥有自主技术的国内混合动力系统供应商,有些关键元器件也是从国外采购而来。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既然这些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中,那国家下大力气来扶持的新能源项目,究竟培养了谁?这个问题还可以反过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需要足够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支撑,但从目前混合动力客车市场表现来看,这个计划会不会反而削弱了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力?

  民族化还是全球化?保护还是开放?打开门还是关上门?业界一直对新能源技术争议不休,各种层面的大讨论也时有发生。但与过度喧哗相对应的是,决策层却始终保持着沉默。有人私下里透露,我们的混合动力总成确实不如人家,要承认差距,但上面政策已经确定的事情,我们要遵照执行。这位人士还说,更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当然不能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一位整车企业人士的回答代表了部分企业的心声,从技术角度看,打开门采购是对的。他说,作为整车制造商,必须要考虑哪种匹配方式最好、谁是最适合你的用户,而不是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还要考虑它是不是中国品牌。做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市场,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只能适应市场,做最优选择。

  这的确是一个两难抉择:如果把门全打开,没有限制,那最终国家补贴的钱极有可能都流到发达国家的配套供应商那里去了;但如果不放开,只是自己关起门来做,你能不能做起来,你的零部件能不能提高,能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这个程度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指望那些国外核心部件供应商会把所有的技术都向你开放。比如伊顿系统,如果其动力系统出现问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别人都维修不了,因为它的系统都设有密码,而这个密码只有伊顿的人才能解开。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