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成品油价逆势上涨 “竞争”假象告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8日 07:40  新京报

  成品油市场价格机制缺乏的根源在于竞争的不充分和非市场力量干预的过度。双寡头现状和共同的股东背景为实现价格同谋提供了良好制度空间,而非市场力量定价机制看似避免了恶意操控涨价,但结果不过是让垄断企业把游说对象从消费者转到了决策相关方。

  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走势的怪象凸现。近期有相关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今年将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至少做4次调整,且“第2次调价的时间,不会超过3月份”。由此,市场对近期再度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期明显升温,而与市场预期截然相反的是,国内一些地方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纷纷出现逆市异动———每升成品油价格普遍上涨0.05元至0.42元不等。

  油价的逆势上调揭露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真相,前期看似激烈的价格战在本质上依然是“伪竞争”,石油巨头实现共赢的动力要远远大于价格竞争的决心。

  新年后始自上海的石油巨头成品油价格大战,一度以席卷全国的态势让消费者过了一把市场竞争的瘾。但是,短暂的竞争终究还是戛然而止,在热潮冷静下来之后,我们看到的则是浮华背后的真实市场格局。

  其一,价格战看似激烈,但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就以作为竞争发源地的上海市为例,并不是全部的加油站都在跟风降价,消费者真正收益幅度有限。掀起竞争的中石油在上海有150家左右的加油站,不到市场总份额的三分之一,而中石化尽管拥有500多个加油站,但实际参与降价促销的加油站仅有44个,且多分布于郊区环线附近,远离市区繁华地带。局部优惠的结果就是,车主要想真正享受到油价优惠,将不得不付出搜索成本和时间成本,由此所得到的真正优惠幅度大打折扣。

  其二,降价幅度仍然是在行政指导价格的范围之内兜圈子,距离市场的降价空间相去甚远。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仍然处于行政管制中,所给予零售企业的下浮空间不过8%。因此,市场竞价最多也就是在这8%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而事实上,国内外油价的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浮动范围。

  根据国内石油行业的一般规律,目前国内出品的成品油对应的原油采购是在两个月之前。因此,我们比照1月中旬的国际原油市场,其时大约在每桶45-46美元附近,与当下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相对比,再加上每桶4美元的炼化成本后,经过简单折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93号成品油价格应该在每升2.2元左右。而当下国内同标号的成品油价格在4.9元附近。与之相比,很多消费者却在为不过每升4毛钱的价格优惠庆幸不已。

  对于价格竞争取消的过程,有媒体报道称“两家公司总部经协商后,同意同步取消在上海市场的低价促销措施,以缓解企业压力。”同行业占据统治地位的两大竞争企业居然能够通过协商的形式确定价格,可见市场经济建设30年之后,某些领域却仍然停留在“计划”决定一切的时代。

  须知,价格共谋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康生存的大敌。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同行业企业即便是正常的聚会都会力求避免出现过密接触,以防止因为涉嫌串谋价格而被提起法律诉讼,是为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价格自由和竞争机制的尊重。与之相比,国内的某些行业在价格忙不迭按“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其竞价机制之傲慢却与真正国际化的要求格格不入。

  成品油市场价格机制缺乏的根源在于竞争的不充分和非市场力量干预的过度。双寡头现状和共同的股东背景为实现价格同谋提供了良好制度空间,而非市场力量定价机制看似避免了恶意操控涨价,但结果不过是让垄断企业把游说对象从消费者转到了决策相关方。恰因此,石油巨头选择涨价的时机就耐人寻味。在市场预期价格即将调降之前转而同步实施涨价,我们可以质疑,石油巨头是否试图通过提高价格来封杀市场价格下调的空间?

  其实,目前两大石油巨头的库存压力巨大,通过降价消化库存是他们肯放下架子、主动实施调价的根本原因。如果在短期内无法期望行业内双寡头格局被打破,那么,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了消费者享受本应有的价格福利,市场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大幅调低行政指导价格,并全面开放价格下浮的空间范围,借此来让市场竞争的阳光再稍微多些照在成品油市场上。

  □马红漫(上海 财经媒体人)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