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策大力扶持下 新能源汽车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09:44  中国经营报

  石油时代是否走向终结?它的生命还能持续多久?如果市场还没有为接受新能源汽车做好准备,那最终谁将为此埋单?是政府还是企业?

  “2009年,一汽集团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巨大利诱下,一汽集团技术中心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赵子亮坚定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汽在这场新能源大战中绝不会落后。

  不过,在“石油时代”远未走向终结之时,他此时的心情却是矛盾的,当企业“陪同”政府一起往新能源车上砸钱的时候,市场是否会为此埋单,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一汽“赶集”

  3月3日,受国家对排量为1.6L以下(含1.6L)车型减免购置税政策的刺激,一汽集团为1.6L排量的奔腾B50轿车安排了一次隆重的下线仪式。但为了让自己的节能减排形象更彻底,仅仅靠推出一款奔腾B50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一汽集团拿出了新鲜出炉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规划。

  按照这份刚刚公布的发展规划,一汽明确了在自主品牌轿车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将把研发重点放在混合动力技术、Plug-in(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技术研发上。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方面,2009年至2011年,一汽计划生产混合动力客车分别是100辆、200辆、450辆;混合动力轿车分别是20辆、100辆、200辆。到2012年,一个年生产能力为混合动力轿车1.1万辆,混合动力客车1000辆的生产基地将在一汽建成,当年计划实现的年产目标是:混合动力客车800辆,混合动力轿车1600辆。

  “这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究竟选址在哪,目前还不好说,但肯定会由一汽轿车公司来承担新能源车发展任务。”一汽轿车公司副总经理付炳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作为汽车振兴规划的一部分,国家财政部不久前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显示,中央财政将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鼓励全国13个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最高可获补贴60万元。

  虽然《办法》写明,补助将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并不涉及私人用车领域。但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徐安却认为:“这个政策的公布显示出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现在国家还只是进行试点,今后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迟早也会获得补助。”

  百亿诱惑

  让企业处于亢奋状态的还不止于此。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具体措施已逐渐浮出水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将鼓励县级市以上各级政府部门使用新能源汽车,未来三年内,政府将会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革新和专用零部件的研发,即每年投入33亿元。

  此外,据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到2012年,财政部还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亿元,重点在于充电电站的建设和电网改造,普通消费者购买时的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以及相关企业的税费减免。两者合计,政府未来三年每年向新能源车市场投入的费用将达到100亿元。

  “今后,比亚迪每年将至少推出1~2款新电动车,率先进入成熟的电动车细分市场。2009年,比亚迪将推出纯电动车e6,双模电动车和纯电动车型是比亚迪汽车的杀手锏。”频出的利好政策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异常兴奋。

  上汽2008年投资了20亿元成立了上汽捷能公司,专门研发新能源车,“2010年世博会前,上汽将实现新能源车商业化。”上汽内部人士也一改往日“低调”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而据东风汽车市场部人士透露,其混合动车轿车将力争在2009年内上市。

  吉利也适时透露了新能源车计划。根据吉利新能源战略,吉利正在对包括启动/停车轻混系统、Plug-in(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以及电子等平衡超级混合动力技术等进行研发,并宣称第一代纯电动车型2009年就将投放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似乎进入到全面启动阶段。

  惰性养成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普遍观点认为,未来至少10~20年内仍是传统汽油汽车的天下,那么如何来保持企业对新能源车研发持续投入的积极性呢?

  按照付炳锋的说法,除了政府出资支持新能源汽车外,“一汽自己也拿出了大笔资金进行新能源车研发。”至于一汽投入多少,付炳锋则边笑边摇头说:“反正很多,具体数额不能透露。”付炳锋说,现在政府和企业已经投入或者准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能源车市场扶持和技术研发,但其市场化前景却无法一蹴而就。

  不过,政府不可能每年都给企业研发资金,也不可能每年都向市场投入巨额补贴,那么当政府不给钱时,企业们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对新能源车高度追捧吗?

  付炳锋对此没有正面回答:“当然,企业还要考虑资金平衡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更多的精力还会放在传统汽车上。”“而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严重失衡,不能不说是对资金的一种极大浪费。”业内某汽车专家如是评价。

  国内某新能源车研发机构负责人杨经理认为,现在的情况是,中国过多地参照了国外情况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但中国想在这个领域领先,就必须有自己的逻辑。现阶段汽车公司一定要重视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技术,这才是重中之重。”杨经理认为,“政府不必亲自指出应该走什么样的技术道路,也不必拿出很多钱投入到一个还很难看到真实前景的产业里去,它只需一步步给出节能减排法规,对汽车的节能、排放水平进行强制要求,企业自然会去研究。政府大量‘砸钱’恐怕只会培养出企业的惰性。”(作者: 周树远)

(编辑:赵焕)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