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车企“翻身”机会在亚洲 在成熟市场不占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08:13  中国汽车报

  -郎楷淳

  本报记者 刘 婧

  当本土汽车市场越发疲软之时,美国汽车制造商纷纷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扩展力度。业内人士认为,2000年~2010年,美国车企最大的增长点在亚洲。据预测,今年亚洲乘用车销量有望超过美国车市。亚洲市场这块大蛋糕非常诱人,但分析家提醒美国车企,亚洲是一个多元的区域市场,各国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他们把亚洲车市分为三种类型,提醒美国车企有针对性地实施海外发展策略。

  - 在成熟市场不占优势

  在亚洲,韩国和日本汽车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今年,这两个国家的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530万辆,约占亚洲乘用车总销量的35%。不过,这两个成熟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小,日本车市目前基本处于衰退状态。

  据统计,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在日韩的年销量在20.5万辆左右徘徊,市场占有率仅约为3.8%。统计数字中还包括通用韩国子公司大宇汽车的销量及份额。

  尽管有人用文化障碍等原因解释美国“三大”在日本和韩国遇到的挫折,认为这两个市场对美国车企而言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三大”似乎已经放弃了在日韩进一步参与竞争的努力,几乎没有什么针对性计划。

  - 在东南亚及印度市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东南亚国家汽车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速度不容忽视。

  今年,东南亚地区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60万辆。其中,美国汽车制造商将在此销售轿车和皮卡大约5.5万辆,占据3.5%的市场份额。东南亚的汽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一个国家———泰国。20世纪90年代,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在泰国总投资超过8亿美元,希望在这一东盟最重要的市场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印度车市的增长速度已经引起汽车界的关注。今年,印度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0万辆,美国汽车制造商在此的市场份额可能有所提高。今年美国“三大”在印度销量预计为9.6万辆,占这一地区总销量的6.4%。在印度这个对商品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美国车商遇到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在印度塔塔汽车宣布将推出价格仅为3000美元的新车后。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与美国“三大”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印度市场显得如鱼得水,他们占有这个国家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印度车市消费特征与早年中国车市有相似之处,所以美国车企在中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在开拓印度市场时加以借鉴。

  - 中国车市沃土一片

  中国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所以美国汽车制造商在此集中了最多的注意力。

  有预测显示,今年克莱斯勒在中国的销量预计为2万辆。福特在华销售情况比克莱斯勒理想得多,中国消费者对福特旗下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高。今年,该公司在华销量预计能接近19万辆。就具体车型而说,预计今年福克斯在华销量约为12.5万辆,中级车蒙迪欧-致胜销量可能达到4万辆。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夏季以来,中国车市出现相对疲软,福特在华的销售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今年,通用在华销量预计为51万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通用的销量一直在增长。市场份额方面,通用在2005年达到11%的最高水平,目前下降到8%。有预测称,丰田汽车公司有望在今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第二大赢家,在华销量可能仅次于德国大众,“不动声色”地取代通用的亚军地位。同时,通用旗下曾连创在华销量纪录的别克品牌销量可能出现大幅下降。这些预测并没有影响通用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通用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他的表态,已经有事实作为支撑———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的第二天,通用(中国)宣布,投资总额2.5亿美元的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园区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破土动工,这是该公司调整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

  外电声音

  《底特律汽车新闻》认为

  美国车企不能忽视

  中国以外亚洲市场

  日前,《底特律汽车新闻》在分析亚洲汽车市场时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有独特吸引力,美国汽车制造商理应把发展在华业务当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美国车企同样不能忽视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其他汽车市场。

  第一,中国以外的亚洲汽车市场年销量超过900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第二,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逐年下降。第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车市相对疲软的状况仍将继续。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底特律汽车新闻》认为,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对美国汽车制造商也非常重要,这些地区有理由成为美国车企寻求增长和复苏的“第二资源”。 刘 婧 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